近日,河北石家庄的李先生在网上订购了一台马自达“准”新车,据平台报告显示,车子才跑了10000公里,车况不错,几乎是一辆新车,报价也很便宜,才160000。然而车子送到以后,李先生“震惊”了,这完全就和平台报告说得不一样啊,而送权威机构检测之后,发现这竟然是一台“三无”产品。
石家庄的李先生7月份在一平台看中了一辆马自达,新车价不下20万,但网上几乎是全新的 ,才跑了一万公里,省了新车的磨合期,基本就是一辆新车。出于怀疑,李先生出了二次检测费用,让平台出具更准确的报告。
检测报告各方面都显示良好。李先生在平台上买下这台马自达。可是等车子从吉林长春开送了李先生手上的时候,李先生感觉到不对劲。车子竟然有撞过的痕迹。于是李先生赶紧把车子送检,检测结果出来之后,李先生傻了。
检测结果显示,车子变速箱行驶了三万多公里,这和仪表盘显示的相差三倍。崭新的车漆是重新做的,车轮衔接处,锈蚀严重等。这跟平台的检测报告根本就不相符。于是李先生找到平台,平台让他找原车主,并让他出具有司法鉴定的检测报告。
李先生找车主,车主让他找平台,说这是经过平台检测的。为了得到更准确的鉴定结果,李先生又找了另外一家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的结果让他更为震惊。
结果显示的,明显这车不是平台说的什么跑了一万公里的新车,还有变速箱渗油等问题,最为严重的是最后一项,显示车子4S店经过查询“本厂家无信息”!本厂家无信息,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就是一台“三无”产品啊,车辆不被厂家承认,那就没有三包凭证,如此的车,是怎么生产,又怎么拿到质检合格那些证书的呢,李先生万分不解。
李先生再次找到了平台,平台客服告诉他,根据平台合同内容,李先生买的车出现问题,要联系卖家自行解决。然而卖家拒绝沟通车子问题,他认为平台已经出具过报告了,李先生自觉掉入了坑里,深感无力。
本想着捡个便宜,到一个大平台上去买辆车,也能靠谱吧。然而车子买回来才发现,这竟然是一个巨坑。接近17万的车款,如今退又退不了,还得在维权的路上继续走着,浪费时间不说,还不一定能处理得好。
李先生这件糟心事,真是花大价钱买个教训。大家平时都爱在网上买东西,既实惠又方便,但是对于这些大物件,特别是二手物件,真的不建议到网上买。有句歇后语:黄婆卖瓜,自卖自夸。任何一件物品,在被销售的时候,都会有夸张的成分存在的,所以买东西还是自己看得到的才买,特别是大物件,这样买回来不会糟心。
当然,不管在哪买大物件,还是要看清楚了再买,更要仔细阅读合同,确定没有坑的存在再下手,别像李先生一样,吃了合同的亏。
17万买了个糟心,真替李先生头大,不过这也是李先生大意所致。希望李先生在维权的路上能顺利吧。对于这件事,大家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