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年少时,妈妈就忧虑我眼拙手笨,将来到婆家不受待见,节假日见缝插针的教我学针线活。
我学着缝被子,家穷,被子用了很多年,棉花不再蓬松,针扎下去时,需要用顶针辅助用力才能穿透。我不太会用顶针,不小心就扎破了手,又倔强着不肯罢休,越难缝越坚持缝下去,一条被子缝完,手上伤痕累累。
我学着使用缝纫机,一手把着布料,另一只手转动手轮的同时用脚踩动踏板,来来回回的学走线。唯一的成品是鞋垫,两端制成方格,中间绣成花瓣状,还挺好看。
姐姐那时迷恋绣花,绣门帘,窗帘,床围等等,我试着去学,难度太大,会趁姐姐不在时偷着绣几针,歪歪扭扭的容易被发现,数次挨吵后终于放弃。
最成功的是织毛衣,从织细长的腰带开始练习,全平针,掌握起针,收尾即可,最适合初学者。等到针脚均匀,平整以后,学习织围巾,织袜子,织手套。袜子,手套织起来有难度,需要分针,加减针,关键处自己处理不好,或不小心漏针了,总是姐姐来救急,现场辅导或者直接代劳。终于掌握了基本技巧,我缠着姐姐要织毛衣,姐姐先教我织袖子,初学者总是把线拉的过紧,姐姐怕影响整体效果,时不时来查看,一遍一遍提醒,收针不均匀时姐姐会要求拆了再来,我虽不情愿,却只能照办。
暑假时光,农活较少,村里的姑娘们就开始做针线活。在阳光灿烂、浓荫覆盖的夏日午后,我们呼朋唤友,在大门口一边乘凉,一边穿针引线,聊着天,做着活,妈妈看着开心,邻里见了夸奖,自己也感觉心灵手巧,秀外慧中,不亦说乎!
读大学时,闲暇时光,发现自己既不能歌,也不善舞,运动项目无一精通,从哪里找成就感呢,我想起最能展现女性优良品质的女红,于是买来毛线和工具,试着给小外甥织件毛衣。非常用心,针脚均匀,还运用花样针法,间隔了麻花纹路,大功告成时,获得了宿舍姐妹的一致好评,称赞我心灵手巧。我那份得意呀,恨不得大显身手,给每个室友织一件毛衣。幸好只是想了想,姐姐来信告诉我,领口留小了,外甥的头根本进不去,她拆了重新再织。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身处异乡,业余时间很孤独,我再次买了毛线准备给自己织件毛衣,接近完工时,被我的老师看到,批评我不读书,不学习,把时光浪费在针线活上。我倍感羞愧,自此不再做女红。
现如今,当年的针线手艺都还给师傅了,仅有的那点功底,只能用来给女儿补补袜子。女儿年幼时,曾要求我给她的芭比娃娃做服装,哎,哪能呢!
有时很懊恼,感觉自己既没有听老师的话,继续读书上进,成才成器,也自我放弃了一个手工艺人的“发达之路”,如果当年我精心织就,说不定织出一片锦绣天地来,如今,悔之晚矣!
有时很怀念,忍不住回想当年坐在门口织毛衣的情景,也曾试图再拿起工具,可是很难静下来,一针一线去编织了。似乎总有更重要的事催促着自己,“赶快做,来不及”,生活变得焦虑,紧张,匆忙,慢不下来。
那些旧时光,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那份少年的认真,回不去了。但当年做手工的快乐深深的印在心底,融为生命的底色,在每个午后忆起,温暖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