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读古诗时,经常看到“不破楼兰终不还”、“辞君一夜取楼兰”、“愿将腰下剑,之为取楼兰”之类的诗句,那么楼兰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和中原的国家又有着什么样的深仇大恨呢?
楼兰古国,这是一个古老且充满神秘的西域小国,根据《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等相关文献的记载,楼兰建国于公元前176年,在公元630年却突然神秘消失,它治理的范围东到敦煌,西北至焉耆,处于古代的丝绸之路的枢纽位置,对中原和西域的交往影响很大。
《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一万四千一百。”
大概意思就是说:“鄯善国,原本名叫楼兰国,王国的治所在扦泥城,离阳关千六百里,离长安六千一百里。有一千五百七十户,一万四千一百人。”根据这个记载,楼兰国是比较小的,相对当时的汉朝而言真是小溪之于大海、斥鴳之于大鹏了。
汉朝虽然有过和匈奴和亲的政策,但是很多时候都是处于敌对的状态,而楼兰国恰好隔在汉和匈奴的中间,政治立场也不坚定,时而依附匈奴,时而臣服汉朝。
汉武帝派遣出使西域的使者曾经被楼兰杀害,于是汉武帝派兵讨伐楼兰国,楼兰投降,并把一个王子送至汉朝为人质,又把另一个王子送至匈奴,表示在汉匈之间保持中立。后来,汉军在攻打匈奴的一个附属国的时候,楼兰王暗通匈奴,并在国内屯驻匈奴的军队,汉武帝大怒,于是再次派兵讨伐楼兰国,楼兰国于是又打开城门投降,几经周折,后来汉朝终于控制了楼兰国,为打败匈奴做了铺垫。
国力强盛的大唐是汉朝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因此,唐朝人也常常以汉人自比,比如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就写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高适在《燕歌行》中也写道“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这些都是唐人以汉人自比的有力证据。
所以,唐代的人尤其是一些文人也继承了汉朝人对楼兰国摇摆不定的政治立场的憎恨,常常在诗中用“破楼兰”、“斩楼兰”、“取楼兰”这样的字眼,从而表达自己想杀敌建立功业的思想感情,这其中又以以下几位诗人的诗作为代表:
第一: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第二: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
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
辞君一夜取楼兰。
第三:李白的《塞下曲六首》其一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从这些诗中,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唐人激昂的斗志,还可以感受到他们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因为诗中注入这种热烈的情感,所以每当我们读到这些前人的千古佳作时总会有一种热血沸腾之感,这或许也是这些诗歌之所以成为经典流传的原因吧!
喜欢的童鞋记得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国学先锋官”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