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与孩子们讨论“敬佩的一个人”。
通过家长反馈和孩子分享,发现很多孩子将敬佩的一个人写成了师长或者父母对生病或者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了自己,自己很佩服TA。这类题材更加适合于感恩。
01为什么会偏题呢?
关键是对“敬佩”的理解出了问题。
敬佩:敬重而佩服。
敬重:恭敬尊重
佩服:是由于对方具有某种优秀品质而产生的主观情感
所以写敬佩的之人,主观情感更应该是敬佩,而不是感恩,佩服某种优秀品质、能力、性格……
由此可以看出,孩子并没有真正理解敬佩的意思。亦或者觉得自己理解了,但是在选材还是出现了错误,其实应该还是没有真正的理解真正的含义,才会选错事例。
这其实是一种误字。也就是人们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学习障碍。比前面两篇文章提到的实体物障碍和梯度过陡障碍,更常出现的一种障碍。
|误字|是一个不了解或者误解的字词或符号、定义。这也是学不懂的主要原因。
误解:了解错误、不正确的了解(此人以为自己知道某个东西的意思,但其实那个东西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对于一个字词、观念、符号、状况的理解有错误或遗漏。
02误字会出现的现象都有哪些呢?
>空白感觉,虚脱的感觉,心不在焉
比如说:读完一页,却不知道读了什么!
>担心、烦恼
比如说:学了东西,看了书但是还是感觉到非常的焦虑。伴发某种紧张的歇斯底里。
>做白日梦、打哈欠、涂鸦
比如说:课本上就经常有精彩的涂鸦,有时候上课也会发现打哈欠的小孩。
>花太多的时间却没有进展
>直接逃跑(翘课、逃学、不告而别)
自己看英文就有这样的现象,信心十足的去看,看着就不想看了。因为很多单词都不认识。
字词,影响着人际关系、各种类别的学问。一个人能不能学习某事,就取决于此。
因此这也是造成愚笨以及许多状况的主要导因。
若是在一门学问上没有误字,不见得能使人才华横溢,但肯定能让人实践所学。比如说不一定能画出很棒的画作,但是他是会画画的。
03所以如何解决“误字”呢?
1、查字典了解定义;
2、上网查百科全书、图书馆查它的定义。
关于敬佩,查了字典后,还可以让孩子们用敬佩来造句,造尽可能多的句子,看他是否真正地了解。
我敬佩我的妈妈,因为她每天坚持跑步,已经持续了一年多。
外公非常值得我敬佩,因为他是寄生学专家,现在70多岁了还继续讲学、培养了的学生很多在各大医院工作……
我爷爷手艺特别好,家里的家具都是他自己做的,还会帮邻居小孩修理玩具,我特别佩服他。
……
当说句子的时候,就可以更加深入的理解这个词。
既然再进行事例的示范、分析。
相信孩子能更好地把握素材了。
看007的文章,好多区块链的,好多字词我都不理解,这一块看起来就有刚才举例的反应:逃避。
太多的不理解让我在这一块跟个不能吃的瓜一样。所以得查字词,才能理解文章。
我是罗艳,语文老师,心理学国学热爱者,两个宝贝的妈妈,希望通过写作让自己获得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