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有一些人,如巴菲特的父亲,知道自己的欲求,坚守自己的原则,不为外界所干扰,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样的人,是我们的榜样。
一
我想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做个读书分享的专栏,找几个读书的朋友约稿。
一个朋友开玩笑说:“我没被催过稿,很惊慌……”
另一个朋友说:“可是保证不了别人会喜欢我的分享……”
虽然有一半是玩笑话,但是,我还是意识到,我给朋友制造了压力。
而这,不是我希望的。
我的这些朋友都是快乐的书虫子,读书,在他们是快乐的业余爱好。我只是希望朋友们在阅读的快乐中再向前走一步,把这快乐分享出来。而不是想从此把他们的阅读变成任务,把分享变成压力。如果是那样,我就是好心办坏事,结果与初衷南辕北辙了。
由此,我想到几个故事。
二
第一个故事源自一本书——《提问的艺术》。
安德鲁索贝尔是美国著名商业战略家,客户关系领域的超级顾问。也是《提问的艺术》一书的作者,他在书中讲了自己的一段经历。
他在医学院上大二的时候去听一个讲座,这个讲座主要是教人如何写简历。在讲座最后,教授要求大家写一份讣告,让他们描述自己的一生,你觉得自己应该有什么样的人生就怎么写。在写讣告的过程中他发现,目前的一切根本就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他想旅游,想去国外,想做企业家,根本就不想做医生,哪怕是声名显赫高收入的名医。
想明白这一切,他就决定不念医科了,去读自己喜欢的专业,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于是,现在就有了一个商业战略家索贝尔,而不是名医索贝尔。
三
第二第三个故事源自《得到》APP。
最近的《得到·李翔商业内参》有两个故事让老杜深有感触。
一个是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经历。在过去的两年中,无数人都在告诉他,移动互联网一定会把新东方颠覆掉,国内新成立的几百家公司打的口号就是“一年之内颠覆新东方”。
新东方内部也有人提出激进的方法:把新东方的800多个教学中心全部关掉,两万个老师全部网上授课。而俞敏洪则坚持认为,教育正确的方向,一定是线上和地面的结合。
现在,这个争论的结果出来了,那几百家在线教育企业90%都已经倒闭了,而新东方的收入增长达到30%以上,营收超过100亿人民币。
俞敏洪说:“我们总是特别在乎周围人的看法,我们所做的事情都不是出自内心的喜欢,而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肯定。这种事情其实没有必要。你越关注周围人的眼光,你内心就越会产生自卑和敏感,到最后你想做的事情会越来越不敢做。”
四
另一个故事是股神巴菲特讲的。
巴菲特的父亲曾经是美国众议院议员,他投票通过了一个限制工会行为的法案,因此在奥马哈这座工会势力强大的城市成为不欢受迎的人。
有一年夏天,巴菲特跟父亲一起去看棒球赛。在比赛间隙,主持人介绍到场名人时,他父亲站起来向大家致意,场上嘘声一片。
而父亲“就站在那里,一言不发。坦然面对这一切……”
后来,巴菲特把父亲的这种自信总结为“内部计分卡”。也就是说,他的内心对自我的言行评价明确,不会因外界的干扰而有所动摇。他所做的决定,更多是基于自己这一套价值观和标准,而非从众。
五
不管做什么,我们都应该像索贝尔那样倾听内心的声音,什么才是我想做的,然后遵从内心的声音去做。这样,我们才能度过快乐的人生。
但是,这是不容易的,外界的影响是强大的。比如俞敏洪,外边有上百个公司喊着口号要“颠覆新东方”,内部也有激进的建议让他把学校改到线上。但是,这都是外部的声音,包括新东方内部同事的声音,也不是俞敏洪自己的声音。
自己的声音是什么?自己坚持什么,坚信什么?
王安石诗云:“不畏浮云遮望眼……”可是,做到这一点真的不容易。所以,俞敏洪作为掌舵人才弥足珍贵。
六
可是,即使从一个快乐的起点出发,就一定能够收获一路的快乐吗?
关于这一点,外出旅游的人最有感触。
不管旅行社跟你承诺得如何天花乱坠,只要你把钱交上,加入旅行团,基本上你的恶梦也就开始了:住宿的旅馆床单是脏的,就餐点儿的饭菜是凉的,说是只去一个购物点,结果一上午就去俩,有些景点还要额外交钱……
从一个快乐的起点出发,收获的往往是一地鸡毛。
不仅旅游如此,老杜办“每周读与思”专栏也有这个苗头,如前所述,它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给朋友们造成了压力。
然而,确实有一些人,如巴菲特的父亲,知道自己的欲求,坚守自己的原则,不为外界所干扰,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样的人,是我们的榜样。
希望我的朋友们都是这样的人,能够做到我给他们的建议:“读自己想读的,写自己想写的。”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