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时不能看电视!玩具不能乱扔!不能大声吼叫!不能……”
很多家庭经常会听到这些话语,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这种说教的作用往往是短暂的,孩子当时会按照大人说的来做,可是下次就不一定再听了。我们大多是普普通通的父母,不会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来感染或教育孩子。那怎样做才是最有效的呢?其实示范就是最好的教育,这还得从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开始,从小事做起,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和教育孩子。
曾经一进家门,孩子脱下鞋后随便一扔,就去玩了,每当看到乱糟糟的鞋架,一天的疲惫在此刻再也憋不住了,随之而来的是狂风怒吼。反观一个朋友的家,每次进门鞋子都是整整齐齐的,通过聊天才发现他们家以前也是这样的,有一次回家,他先把鞋一双一双地摆好,然后再进屋,当孩子第一次发现他把鞋架变得整齐时,只说了“很整齐”;第二次再发现时,孩子会照着样子把自己的鞋子摆得整整齐齐;第三次孩子回家能把旁边的鞋子摆得整整齐齐......渐渐地孩子养成了摆鞋子的习惯。我回家这样做之后,现在家里的鞋架也是整整齐齐的。
孩子不爱和人打招呼,我认为只要他能和家人、老师、同学或陌生人中的一个人主动打招呼,也算是一种进步。当我想起朋友那句话:教育孩子时你要先做给孩子看。从某一天早上开始,我主动走到孩子床前,说了一声:“小棵棵,早上好!”当他第一次感受到我的主动时,羞涩地低下头,他不回答没关系的,至少说明他已经注意到我的行为了。晚上回家时我再次和他打招呼:“小棵棵,晚上好!”这个时候他想说点什么,明显看出还有点拘谨,我趁机鼓励他:“你不和妈妈打招呼吗?”他小心翼翼地说:“妈妈,晚上好!”当他迈出第一步时,就说明会有下一次。有一次我忘记和他打招呼了,他居然主动和我打招呼,听到他那稚嫩的声音时心中充盈着满满的幸福感。当然,和陌生人打招呼还需要慢慢地培养。
由于以前工作的地方离家远,孩子很小就留给爷爷奶奶在带,后来工作地方近点了,感觉亏欠孩子的,很多事情都会迁就他。孩子三岁时,每次不开电视就不吃饭,他已经把电视和吃饭联系在一起了,后来才发现是因为我们吃饭时放着电视剧影响的,我和老人讲明原因后,他们才恍然大悟,吃饭时首先关掉电视,所有人都不看电视,第一次发现爷爷奶奶没看电视仍然在吃饭,他哭了一会后才开始吃饭,第二次不哭了直接吃饭,第三次能主动关掉电视立即吃饭。
如果你想让孩子为家人分担家务,父母就得首先共同承担家务;你想让孩子与人友好地相处,父母首先就得友好相处……在对孩子的教育上,父母的一言一行是最为直接有效的,因为父母的示范引领能从根本上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改变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