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相处,最重要是管好身体

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写道:“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人与人相处,最怕自寻麻烦,自找没趣,看似用尽全力,实则伤人一千,损己八百。

无论与谁交往,缘起或缘灭,皆是自己的因果,管好自己,莫渡他人,是成年人的高级情商。

1.管好嘴

微博上,有人讲述堂弟的故事,堂弟32岁,长得不错,却还没对象。

姑姑多次催促,她就把公司前台介绍给弟弟,刚开始彼此感觉还不错,堂弟问女方父亲的工作,女方说前两年已经过世。

没想到弟弟脱口而出:“社保白交了”。

相亲功亏一篑,她也终于明白堂弟这么好条件,却不招人待见的原因。

李子涓在《做一个会说话的女子》里说:“玩不转,混不开,莫名其妙得罪人,是因为你说话太快,快到不经大脑,说话太直,直到势比刀枪。

别人考上了研究生,有人说博士都难找工作,也有人说未来可期。

别人做些小生意,有人说买卖就是割韭菜,也有人说积少成多。

别人买了新衣,有人说颜色不搭配,也有人说心情好是一切。

不顾及他人感受,真诚的话语,也失去本意,语言的温度,可以伤人无形,也可以如沐春风。

在电视剧《天道》中,肖亚文对待好友芮小丹的爱情,就可以看出她的说话艺术。

小丹喜欢上丁元英,丁元英的工作能力无话可说,可是作为男人,他无法满足女性的情感需求,肖亚文先是引用了丁元英前妻的评价。

做完这些,她看小丹不为所动,就赞美小丹是芳艳绝色,既然执意要做,那就不遗余力,拿下这块硬骨头,还说如果成了,她就是娘家人,可以沾些仙气。

肖亚文明白,陷入爱情的女人,很难听得进去劝告,再者爱情本就两人的事情,她的所有猜测,都未必成真,自己并不能去干涉别人的情感理论。

萨迪《蔷薇园》中写道:“话不像话最好不说,话不投机最好沉默。 ”

说出口的话,不仅是汉字的组合,是为人境界的流露,是内心情感的显现。

说得多,不如说得对,说得对,不如说得好。

真正的高情商,不是外向,处事圆滑,而是心存善念,喜结善缘。该说的话,思虑三分,不该说的话,适时咽下,不轻言,不中伤。

2.管好手

董宇辉在直播间,说了曾经的鲁莽。

弟弟本来在国企,工作轻松,事业稳定,当时还年轻的董宇辉,却对弟弟这样的生活不敢苟同。

他觉得这么年轻,就过起类似退休的生活不合适,劝说弟弟和他一起走向北上广,趁着年轻练就一身本事。

之后,在一线城市打拼2年的弟弟,混的还不如从前,连房租都交不起,每晚加班到深夜。

董宇辉说:“我都不敢和弟弟取得联系,因为一交谈,弟弟会说现在的困难都是我造成的。”

名臣曾国藩,也曾喜欢指点在家乡的弟弟们,在京城为官的他,会在信中传授社会经验,而且要求弟弟们抄下来,时刻温习。

时间长了,弟弟们无法忍受,联合写信指责他,只会高谈阔论,却不解决实际困难。

此时的曾国藩,才意识到问题,在这样下去怕要影响兄弟情,再也没有用有限体悟,去教导别人无限的人生。

他还在日记中写道:“恭读朱批,以戒余之师心自用”,以此告诫自己。

就如董宇辉说:“不要轻易给别人建议,我们偏颇的、狭隘的,错误的人生经验,有时候不足以去指导别人。每个人要走的路,要通过自我成长,找到属于自己的身份。

不同的导航系统,路线会有差别,一个人回家的路途,不是所有人的归路。

人生道路千万条,没有最好,只有适合。干脆把自己看小,把事做大。

看清脚下的路,摸清每一步,就已倾其所有,早没余光指点。

3.管好腿

有一则新闻,让人唏嘘。

两个人是多年的闺蜜,一个已婚,一个未婚,在江苏某公园打架。起因是已婚的那位和老公吵架,想找人倾诉,但是又不想让家人知道,就找到闺蜜诉苦。

未婚的这位,没有劝和,反而劝分,说男人没有好东西。

                       

听了这些话,正在气头的妻子,回家就要和老公离婚,老公三番五次恳求,妻子依然要离,就这样两人去了民政局。

离婚后,她又后悔了,觉得闺蜜是见不得她好,故意挑拨,于是两个人大打出手。

有些局面,插一脚,就多余,有些事情,横一刀,就坏事。

社会心理学提出“人际距离”,指的是双发根据彼此关系和情境,决定自我空间范围。

人际距离太近,一只脚跨入别人的领地,他人会感受到不适,两个人维持适当距离,反而亲密又惬意。

文坛风云人物胡适,就是知分寸的社交达人。

他的太太江冬秀酷爱打麻将,两个人当时住在研究所的宿舍中,妻子经常为了玩麻将,违反宿舍规定。

胡适多次劝阻,妻子也没改善,他就带着妻子搬出宿舍。

有人不解,问胡适:“院长是你的学生,打麻将也不是什么大事,有必要这么客气吗?”

胡适回答:“正因为他是我的学生,我才不能麻烦他”。

胡适的智慧,就在于他知道人情牌的珍贵,随意打出,既是对他人的不尊重,也会打破双方微妙的平衡。

作家周国平说:“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人际交往,要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

和朋友相处,保持一杯水的距离,和亲戚接触,保持一碗汤的距离,和爱人共处,保持一张纸的距离。

成年人的分寸感,是点到为止的默契。

4.写在最后

有这样一则寓言:

蝙蝠和燕子争吵,燕子认为日出为晨,日落为夜,蝙蝠却持相反的观点。

两个人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最后他们再也没说过话。

蝙蝠和燕子都没错,这种争论毫无价值。曾经的过去、现在的阅历,以及未来的期待,让我们成为了不同的人。

心理学家阿德勒有一句名言:“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干涉。”

允许别人做别人,允许自己做自己,是给他人留空间,也是给自己留余地。

人生最好的道场,就是自我修炼。

不直言,善良在于心,也在于形。

不指点,人生没有对错,重在适配。

不越界,保持关系间距,逼近会失去。

社交高阶手段,先关注自己,顶级的情商,先管住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