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红V
《红楼梦》是我的文学启蒙书,我前前后后认认真真看了不下于5遍,每次回家都会翻一翻,而每一次重温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这就是《红楼梦》的魅力和伟大之处呀。包含的内容很广,有封建社会的政治缩影,有美食服饰文化的描写,也有涉及基本的道德规范,各种人物的心理性格描写更不用说,真真儿是包罗万象。下一次重温时我又会有些什么新感受呢?我也好期待呢!
所谓爱屋及乌。因为爱《红楼梦》,所以爱看跟它相关的书。《红楼梦》的研究颇多,在国内外也兴起了红学,关于它的书也是数不胜数。常常就听起人们说起脂砚斋本,张爱玲的《红楼梦魇》,俞平伯的评说红楼梦,以及刘心武解红楼梦都是不错的深入了解红楼的资料,大学时也有零星翻过点分析《红楼梦》诗词以及红楼人物取名的书, 但是这几本有名的,只是偶尔跟人谈红楼的时候,他们多少会提到里面的观点,但我自己,还真没看过。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精华本系列共有四本,精华本二主要是分析宝玉、黛玉、宝钗、史湘云的。哈哈,刚好想先从这几个重点人物下手,正对我口味。因为对《红楼梦》的情节已经相当熟悉,甚至有的标题我都可以脱口而出了,所以我开读这本前并没有先读通行本的《红楼梦》。这也是我想跟大家提个醒的。建议在对红楼很熟悉的情况下来读这本。
贾宝玉篇
以往我看《红楼梦》时,重点关注的是我心爱的林妹妹,史湘云以及不那么喜欢薛宝钗之辈,对于这个重要角色还真的没特别关注过。总体的印象反正是,纨绔子弟,喜欢和女性厮混,厌恶科举,经常被家罚。但是并没有把他上升到反封建反政治的层面上去。刘心武对宝玉的解说,让我对宝玉的人物了解深刻不少。
一、玉石之谜
神瑛侍者、女娲补天剩石、通灵宝玉以及宝玉,这四者的关系你弄清楚了吗?很多人把他们统统视为宝玉,其实不然,女娲补天剩石,也就是青埂峰下那跛脚道士谈论的那块顽石,落入凡间后就是通灵宝玉,而凡间的宝玉则是仙界神瑛侍者的化身。宝玉天天挂着的、被贾母视为命根子的,就是通灵宝玉。通灵宝玉上刻的字,就是宝玉的故事。所以说通灵宝玉是宝玉故事的载体。
二、人格之谜
通常人们把贾宝玉视为反封建的象征,但是刘心武觉得宝玉是能算是反当时社会政治的象征,比如他反对考科举,讨厌当官从政,但是对于一些非政治的封建价值观,尤其是封建社会里的一些伦理观念,他还未必反对。刘心武觉得具体可以从宝玉关注社会边缘人和关爱女性的角度来理解。
贾宝玉和秦钟、柳湘莲、蒋玉菡之间,露骨点说,就是同性恋。gay和lesbian现在都还没完全被认可,在当时更是不被社会主流认可的。但是宝玉却不认为这是多么出格的事情,该往来的往来,甚至被贾政打得屁股开花也在所不惜。同性恋其实自古以来就存在,但是一直都是“地下”进行的。曹雪芹借贾宝玉这一形象号召我们去关注、理解这么一个社会群体,去接受这么一种不符合社会伦理的价值观,也算是意识超前的。
关爱女性这个我不大认可刘心武的观点。我觉得它就是一种反封建的表现。重男轻女,男权社会由来已久,而贾宝玉流传很广的那句“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男子便浊气逼人,见了女子就觉得神清气爽”,就是典型的反封建表现。
三、贾宝玉人格的五个层次
1.纨绔子弟本色,以我为主
2.爱吃胭脂,以轻薄调笑解闷
3.享受友情,渴望平衡
4.坚信木石姻缘,专一纯洁的爱
5.追求诗意生活,能以真情对无情
刘心武这五个人格层次分析有点乱,个人觉得也不具有代表性。看看就好,但是为了佐证这5个层次他所引用的原文,对我们深入思考还是有启发作用的。
林黛玉篇
刘心武从血缘之谜,眉眼之谜、黛钗关系、险境之谜、沉湖之谜来分析黛玉的人物形象还是蛮有意思的。据他考究,林黛玉和贾母的原型,是亲孙女和亲奶奶的关系。换句话说,就是有贾母在的一天,就会罩着黛玉一天。所以他认为高鹗的宝玉和宝钗在贾母生前结婚的续写是觉得违背了曹雪芹的本意的。
看过那么多遍通行本《红楼梦》,我最爱的人物一直都是林黛玉。但是在看刘心武揭秘之前,我对于黛玉更多的是一种怜爱,而今,变成了真爱。黛玉这个人怎么说呢?我好多朋友对她的印象是,哭哭啼啼,体弱多病,性格敏感,嘴巴毒,但是我颇喜欢她,是因为她活得率性而真诚。她说话是不大好听,就算寄人篱下,还是一是一二是二,是什么就说什么,因为这样也经常得罪人,不讨人喜欢。但总好过拐弯抹角和虚伪。这样坦诚布公的黛玉,个性鲜明,尤其是在那样一个环境之中,说真话做自己更不容易,所以深得我心。
刘心武对于险境之谜和沉湖之谜的揭秘我比较认可。他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形容黛玉的生存险境。王夫人和薛姨妈是螳螂,赵姨娘是黄雀。前者是为了上宝钗上位,后者是为了让贾环上位。所以黛玉活脱脱成了瓮中之蝉。而沉湖的猜测,则是源于还泪说,这个很容易理解,不多说。
薛宝钗篇
薛宝钗是符合传统审美的女性,大多人估计都觉得她超级会做人。我之前真的是因为扑蝴蝶章节她陷害我心爱的黛玉一直不大喜欢她。今日看完之后觉得,圆滑一点并不是心机,她的价值取向我不大赞同,但是薛宝钗在那个位子上也不大容易。简单明了的说就是,你可以不认可不接受一个人的价值观,但是你不能不尊重TA的价值观。
薛宝钗毕竟也是个有理想的人。所谓的“金玉良缘”,那块玉并不就是单指宝玉,也可以指皇上玉玺之类的。刘心武是觉得,薛宝钗醉翁之意本在进宫选秀,但是出乎意料地落选了。后来因为元春在端午节赐礼时,赏给宝玉和宝钗的礼物是一样的,有意成全”金玉良缘“之说,所以她也算是”将就“地开始去爱宝玉。因为她有飞上枝头的宏图,所以对于之后她希望宝玉考科举走上仕途之路也是可以理解的。
史湘云篇
史湘云是那种典型的只见当着人笑不见当着人哭的那种。所以外人对她的印象,一般是大大咧咧,性格活泼外向。殊不知她的遭遇其实还是挺惨的。父母去世后寄住在伯伯婶婶家,常常要自己做些手工活,远不如在贾府这么自由洒脱。想想,这么一个环境中长大的人,没有长残反而比较乐观外向,是何其不容易啊!
刘心武花了很大的篇幅分析金陵十二钗中为什么唯独只有史湘云没有一个专门的章节来写她的开场以及开场也不是像黛钗王熙凤那样的极具特色。
但不可否认的是,虽然没有特地给史湘云一个很好的开场,但是她的人物形象却深入人心。刘心武是觉得,史湘云是曹雪芹比较亲近的而且不愿意去花太多笔墨虚构的人物。因为太爱,所以想尽量真实地去写。场面就不会如宝黛出场那样精心细描。
刘心武讲的很多观点还是很有意思的,看的时候帮我打开了另一条思路,但还是很喜欢自己去看通行本,从里面的对话去感受人物心理,人物性格,反正我觉得这样去读很好玩也很有意思。所以每次读兴趣仍未减。
红楼梦曹雪芹究竟是写完了还是没写完,这个也一直有争议。刘心武分析了大量的脂砚斋本资料,觉得是写完了,但是后面的稿件是弄丢了。
我不像那些学者极度关注曹雪芹写没写完,我只关注这本书好不好看,对社会有些啥意义。有我就看,没有我也不牵强附会地扯些有的没有。昔日读三毛时,她把红楼至少读了1000遍,我又能读多少遍呢?反正喜欢就读呗,管他多少遍呢。我估计这本书我会活到老读到老的,你会跟我一起来读《红楼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