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非佛教信徒,平日对于佛教类的书籍鲜少关注,直到樊登老师在读书会上分享了《正念的奇迹》这本书,我决定去看一看,试着去了解何谓正念,何谓正念的奇迹。
这是一本很薄的书,全书176页,正文110页,剩下的是附录——佛经选读,书刚买回来的时候,粗略地翻阅了一遍,当时读完并未有太多的感触与思考,之后,它就一直躺在了我的书架上,最近,重新慢读了这本书,似乎对正念有了些许的了解。
对于非宗教人士来说,“正念”是个相对陌生的词汇,本书的作者一行禅师在书中给出了这样的解释:正念,即对当下的实相保有觉知。这么听上去,有些不明觉厉,其实,我们的一呼一吸,一举一动,都是正念,都是奇迹。
书的前半部分列举了很多生活中修习正念的例子 ,比如说洗碗、喝茶、散步。一行禅师说:洗碗时,人们就应该只是洗碗,也就是说,洗碗时,应该对“正在洗碗”这个事实保持全然的觉知。“我正站在这里洗碗”这个事实是实相,当下,我是完完全全的自己,随顺自己的呼吸,觉照到我的存在,觉照到我的心念与动作。如果洗碗时,我们只想着接下来要喝的那一杯茶,并因此急急忙忙地把碗洗完,那么我们就不是为了洗碗而洗碗。更进一步来说,洗碗时我们并没有活在当下。如果我们不懂得洗碗,很可能我们也不懂得喝茶,喝茶时,我们会只想着其他事,几乎觉察不到自己手中的这杯茶。就这样,我们被未来吸走了——无法实实在在地活着,甚至连一分钟都做不到。
所以,我们可以把“正念”理解为“觉照”, “觉”即“觉知”,“照”即“观照”,就是有意识地觉察。当我们完全地觉知并深入地观察某个对象的时候,能观和所观的界限就逐渐地消失了,能观和所观成为一体。这就是禅观的本质。
当你读到这里,你可能会问:“那我们如何修习正念?”
答案是:专注工作,保持警觉和清醒,准备好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状况,随机应变。
书中介绍了32种修习正念的方法,其中,我偏爱鹅卵石观想法。
静静地坐着并缓缓地呼吸时,将自己想象成是一颗将沉落在清澈河流的鹅卵石。
下沉时,没有任何目的引导你的动作,朝着河床软软的沙地那完全的休憩处沉落。继续禅观那鹅卵石,直到你的身心得到完全的休息,就如那颗在沙地上休憩的鹅卵石。
将这样的平静、喜悦持续半个小时,同时注意自己的呼吸。
没有任何关于过去或未来的念头,能将你从当下的平静、喜悦中带离。
宇宙就存在于当下。
没有任何欲望能将你自此刻的喜悦中拉走,即使是成佛或度众生的大愿都不能。了知到无论是要成佛或度众生,都必须以当下纯净的安详为基础,才能实现。
我带着敬虔的心读完了这本书,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尝试着修习正念,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不小心,思绪就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仿佛被风吹落的树叶,刚一着地,就被风再次吹起,在空中盘旋,不知道下一次会落在哪里。这时,只要调整呼吸,对所有的呼气和吸气保持觉知,便可重新回到正念中。如此反复,安住在正念中的时间便不断被拉长。
人生就是在不断的修习中成长,希望这本书可以帮助你成长。无论你带着怎样的心情打开这本书,你都能从一行禅师朴实的文字中了悟那简单的道理,收获祥和与喜悦。
最后,以书中的一段话共勉:
最重要的时刻,永远只有一个,就是现在
最重要的人,就是当下和你在一起的人
最重要的事,就是让你身边的人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