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老伴和孩子们,你们要保重身体,照顾好小孩子们……”看着父亲留下的遗书,家住青岛市南区的陈女士不禁潸然泪下。3月11日晚上7时许,她发现60岁的父亲不见了踪影,情急之下赶忙发动亲朋好友寻找。然而,三个小时后,陈女士却等来了一个噩耗,老人的遗体在海边被发现。老人还留有一封遗书,上面讲述了自己前后投入数万元购买保健品的经过,同时把矛头对准一家名叫“向尚集团”的公司。(3月13号 腾讯新闻)
近年,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注重身体保健或是缺乏子女关怀的心态,骗取老年人的养老钱救命钱,甚至导致老人生命财产安全遭受巨大损失。
新闻中老人被骗的案例,绝不是第一例,也不会是最后一例。老人购买保健品上当受骗的新闻,屡见报端,然而整治的的效果却并不明显。而且,所谓的“保健品”生意,日渐猖獗,与电信诈骗、传销、非法集资、制售假药等等灰色黑色产业链有密切交集。对人民群众的尤其是日渐庞大的老年人群体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危害。
有人总结过这些不法分子的手段,不外乎以下几点:
第一招:诱
不法分子往往以免费量血压血糖血脂、邀请参加免费体检、先试吃试用后付款等的名义接触老人,借机询问电话号码家庭地址等个人信息,然后进一步纠缠。当老人留下电话后,不时会接到以晚辈甚至“儿女”自称的推销员的问候电话,通过接触,了解老人的基本情况,关心之余邀请老人参加新的活动,为推销虚假保健品打下伏笔。
第二招:吓。
用或真或假的数据,恐吓老人加剧对自己身体状况担忧。根据所经销的保健品讲述不同疾病的严重后果,然后介绍自己推销的产品,夸大虚构治病效果。两相对比下,让老人动心。
第三招:哄。
组织老人免费体检、旅游,打“亲情牌”,在亲情的感召下,让老人上当。有的平素节俭的老人吃了酒菜拿了所谓赠品,享受人家了贴心服务,或是碍于面子,或是已经被洗了脑,最后只能购买价值不菲的保健品或保健器材。
而近年来犯罪分子的手段也是“与时俱进”,有的利用盗取的个人信息直接给老年人推荐某某产品、有的以“先付款再全额返款”的名义大肆吸收几千几万元的预付费用然后伺机潜逃、有的像传销一样利用所谓“人际网”发展一些老年人下线再靠他们去发展下一级然后获得高额提成、有的借用所谓网上直销、网店经营等“高大上”的噱头坑骗老年人······
这些手段背后,是犯罪分子专门针对老年人心理而精心编织的大网。正是子女不够关心导致老年人“缺爱”,才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面对混乱的市场造成的种种不良后果,有必要像打击电信诈骗一样,重拳出击。
医改的大幕正在徐徐拉开,分级诊疗、社区服务和医养结合是其中的重头戏。如果能让广大医生进社区为老年人普及相关知识、做好保健工作,用正规的服务和产品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就相当于使这些犯罪分子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建立全国联网与个人信用等情况挂钩的负面清单,也就能让这些从业者和犯罪分子无所遁形,彻底瓦解其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模式。
最后,就是子女们们应该更多的关注和关心老人们的生活状态,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发现类似上当受骗的苗头及早干预。“子女带薪看望父母”“立法规定子女”等等措施,放到这个环境中就显得极其有必要了。
常回家看看,是每位老人最好的保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