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俄国一部了不起的书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死屋手记》于2020年4月28日读完。“这是一本有教益的书,很久未得到这样的艺术享受了,如果见到陀思妥耶夫斯基,请转告他,我喜爱他一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这番话,说出了喜爱陀氏的读者的心声,也是在我读《死屋手记》时的心理感受。

      陀氏的书我是第一次读,这本篇幅不过三百多页的书还是我上大学期间买的,售价是1元,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译者是曾宪溥,王健夫。三十多年了,搬了几次家都没把这本书当废纸卖掉,潜意识中知道它珍贵吧。

  《死屋手记》深刻地揭露了沙皇时期西伯利亚监狱的黑暗和冷酷,生动细致地描绘了监狱里苦狱犯们苦不堪言、暗无天日的生活场景。《死屋手记》表现了作者卓越的艺术才能。他以细致入微的观察,用简捷明洁的文字,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苦狱犯形象,细腻真实地描绘出他们的心理活动,写出了悲剧的时代,读来让人忧伤和刺痛。

      特别是描写圣诞节前夕,全体犯人去镇上公共澡堂洗澡的那一幕,简直令人触目惊心:一个只有十二步见方的澡堂一下子竟拥进一百人(至少也有八十),到处烟雾弥漫,到处是秽物浊水,人挤人,拥挤的连插脚的地方都没有,蹲在地板上洗的,坐在长凳上洗的(长凳另外出钱),连长凳底下也有囚犯在蠕动着洗澡,长凳底下又黑又脏,粘滞的污秽很厚,脏水四处横流,到处都是囚犯。作者觉得地狱也不过如此。我读到此处时,不忍细读,因为公共澡堂的情景是可以凭借想象和联想在脑海中复活的。早些年我们小时候,在厂矿的公共澡堂洗过很多次澡,确实用于放盆和洗澡用具的长凳底下由于长年不打扫,即使打扫也是马虎得很,所以积了一层厚厚的污秽,那是不能直视的,否则你会恶心的吃不进东西。

      在《死屋手记》的末尾,作者发出了悲愤的发问:“监狱中的许多犯人,都是一些不平凡的人,有才华,有力的人。然而多少青春被白白地埋葬在这堵狱墙之下了,他们被毁灭掉了。这是谁的过错呢?

      这究竟是谁之罪?”

      再也没有哪一部描写监狱生活的文学作品能超越《死屋手记》了,因为真实无法超越!

      读书的意义就在于能让人懂得珍惜该珍惜的!

      摘录几段书中隽永之句,让君评判。

      “生活在监狱里的人,往往把外面的世界想象为某种无法达到的仙境”。

      “监狱里的人也许一点也不比那些留在狱外的人更坏”。

      “在服苦役期间,为了忍受那可恶的监狱生活的种种物质困难,人们对体力的需要并不亚于对精神力量的需要”。

      “人们在明朗的阳光下比在阴沉沉的冬天或秋天更加强烈地渴望自由”。

    “成功,对于一个人是至关重要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