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片子画面黑白,音乐晦涩,纯粹靠剧情撑起就能斩获第48届奥斯卡大满贯。带着疑问看完,如同雷轰电掣一般,我震惊了!久久都走不出来那种贯穿电影始终的阴云感。麦克墨菲本来是一个监狱的劳改犯,为了逃离劳作故意装疯卖傻到疯人院。看穿了疯人院的病态管理模式后,决心逃离,失败后遭到了惨无人道的对待—被进行了大脑前额叶切除手术。PS:这种手术做了后,人就等于植物人了,活着就如行尸走肉。令人无语的是,这个手术发明者还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影片获奖情况:
奥斯卡金像奖第48届(1976)
最佳导演奖米洛斯·福尔曼
最佳改编剧本
最佳男主角杰克·尼科尔森
最佳女主角路易丝·弗莱彻
最佳影片
伟大的电影作品,永远都是洞悉人性,洞察人心的。电影邀请了很多真实的精神病患者参演,看电影之前,我对精神病人的观感停留在精神游离,魂不守舍的印象中。看到电影后,觉得他们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这些可怜人没发病的时候,与正常人无异,甚至比“正常”人单纯无害些。这些精神病人的家人,已经放弃了他们。他们生活在孤岛—精神病院。而这个机构施加在他们身上的,往往是非人待遇。他们无处可诉,最终沦为真正的社会弃儿。
1、对权威的盲目服从
《乌合之众》—当个人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时,他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征,但是当这个人融入了群体后,他的所有个性都会被这个群体所淹没,他的思想立刻就会被群体的思想所取代。人格上的自我部分消失。
精神病人就是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不被社会包容的群体,他们只能在精神病医院这样的机构里面存活。这种机构也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团体,里面有权威人物—护士长,有执法者—疯人院三个黑人保安,有一群不被接纳的“疯子”。这样的机构里面必然会有特殊的一套管理制度,制度制定者的出发点只是为了更有效率的控制。结果就是所有人都被驯化成羊,成为没有自主意识,没有人格的臣服者。
这些“疯子”会乖乖排队吃药,这些药能使他们精神性情趋于温和从而便于控制,不吃药绝对会有强制性的手段让他们屈服。
每天被迫听着护士长自认为对他们有益的疗愈音乐。
小组式开会公开讨论个人隐私。所谓的治疗逻辑是要直面创伤,治疗方式是不能脱离群体。
这些权威人物,会以对你好为借口,行驶卑鄙的操纵手段,从而顺利达到控制的目的。
男主人公墨菲很奇怪问过他们,是不是自愿进来的,他们众口一致回答是自愿的。长期在存天理,灭人欲的压抑环境中生活,这些病人早已经麻木了,他们习惯了疯人院的管理模式,他们不敢反抗,畏惧权威。
服从权威是人的天性,其心理本质就是希望摆脱孤立,被群体所接受。
作为社会不被接纳的弱势群体。他们极度缺乏自我认同感,在群体里面更加盲目服从。因为疯人院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地方,他们害怕一旦出去了,他们和正常的人的不同会被放大。而人是最怕被孤立和边缘化的物种。所以为了被接纳,在一个病态的体制下也能生活。大家都一样了,就不会被孤立,我们也彼此认可,那就很安全。
2、精神控制对人的摧残
它是一个对人从内而外的摧毁过程,只是有的实施者是刻意为之,而有的人是在甚至不知道“精神控制”这个名词的情况下,行精神控制之实。护士长就是这样一个麻木不仁的刽子手。她只关注制度的执行,对生命和人权毫无敬畏之心。她就是一个权力体系的冷血执行者。
万恶控制术:诋毁对方,摧毁对方。
疯人院里面年纪最小的比利。除了结巴胆小外,没有什么明显的精神问题。就这样一个无害的少年,被护士长活活逼死。比利的心理障碍很大一部分形成原因来自原生家庭,强势的母亲对他的压迫性教育导致他懦弱自卑的性格,成年后遭遇求爱失败,更加重了他的自卑感。墨菲为了帮他客服心理阴影,安排他和自己带来的好友发生关系。第二天被护士长发现了,他惊慌失措的穿上裤子,但是神采奕奕。在疯人院治疗那么久还不如一天晚上的性生活对他的帮助大。护士长问话,他也不结巴了,而恶毒的护士长最善于戳别人的痛处来满足自己的支配欲。她讽刺比利不知羞耻,还威胁比利要告诉他母亲。比利被逼到下跪,自扇耳光,甚至出卖兄弟墨菲,承受不了心理压力的他,最后绝望自杀。
诋毁对方不是目的,摧毁对方也不是目的,它们都是控制人的招数而已。
墨菲带领大家出海钓鱼,回来后遭到了极其残忍的电击惩罚。目的是警告墨菲个人不要藐视疯人院的规则。最后墨菲的大脑前额叶被切除掉,他成为了真正的“疯子”,疯人院用这种惨绝人寰的手段意欲杀鸡儆猴,威慑众人。这个是电影里面精神控制最极端残忍的体现,直接把作为人的一个基本思维能力都给抹杀掉。
3、灵魂的觉醒就是自由的开端
精神病人也是人,是人就有向往美好和自由的天性,而天性奔放不羁爱自由的男主人公麦克墨菲的到来,仿佛就是给疯人院打开了一道自由精神的口子。给这个没有生命力的地方注入了的活力。他聪明热情,敢想敢做。与众不同的他很快就得到病人们的追捧。他带他们赌博抽烟,打球钓鱼,泡妞喝酒,体验正常人的生活乐趣。他们第一次觉得自己活得像个人。
墨菲告诉其他的病人,他可以搬起大理石水泵砸开窗子逃离疯人院。众人开始赌博下注,看他是不是能搬动。结局是他失败了最后灰溜溜走了,此时大家也没有说话,仿佛不愿意看到这样消极的墨菲,但是墨菲走时说了一句:“至少我试过!”
墨菲就是一个绝对权威的挑战者,他的勇敢无时无刻都在感染周围的人。他不知不觉已经成了众人的精神领袖。 在墨菲的影响下,有的病人开始争取人权,甚至开始质疑权威。
4、认清自己是不再自困的前提
只有自己觉到悟到,才有可能做到,能做到的才是自己的。整部电影里面印第安酋长的立场是出离的。他是疯人院里面唯一清醒的病人,他冷眼旁观疯人院的操作把戏。他的父亲,就是因为身材高大心地老实被有心人利用,最后失意醉死。他装聋作哑,把自己封闭起来, 是他选择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墨菲相约酋长一起逃跑,他告诉酋长,他的力量很强大,他们两人可以一起逃出去。但是父亲的死让他不愿意再相信人心。他失望透顶就采取一种避世的态度来消极抵抗。
意识的牢笼一旦打开,破局的希望就有了。墨菲身上敢于对抗权威的精神极大的鼓舞了酋长,他终于打破了他内心的枷锁,不再惧怕面对真实世界,决定要逃离疯人院。他告诉墨菲:“我现在感觉跟山一样壮。”沉默的巨人,只有认清了自己,才能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而此时墨菲已经被切除了大脑前额叶,变得痴傻木讷,他明白了,墨菲已经不是以前的墨菲了。骄傲的墨菲绝不愿意以这样的方式活下去,他用力给了挚友最后的拥抱,用枕头闷死了他,也拯救了他。最后他发出全身的力量,抬起了墨菲抬不起的水泵,猛地砸向了窗子,在病友的一片欢呼中,他纵身一跃,带着墨菲的灵魂奔向了新生。
电影的最后,酋长向一片苍茫的森林中跑去。他的背影那么坚定,那么无畏。很多时候错误的认知会让我们看不清自己,用消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导致自己越活越累。生活不会因为谁而改变,但是我们的心态变了,会发现世界没有那么可怕。坚定自己的路,诗和远方就在眼前,不如把生活酿成一口美酒,岁月不死,越久越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