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人物时代
第一阶段 孔子 犹太先知 释迦牟尼 毕达哥拉斯
第二阶段
墨子 苏格拉底
《老子》作者 柏拉图
孟子庄子 亚里士多德
第三阶段
荀子 韩非
儒墨道法主张
儒家 克己复礼
仁爱出自天性,来源亲人之间的爱,称亲亲之爱。
有先后等级,从爱父母子女,到父老乡亲,到华夏族人,到蛮夷戎狄,最后世界充满爱。
礼乐制度 相当于繁文缛节 一切尊卑有序
墨家 兼爱非攻
反对儒家仁爱 ,巫马子故事结论爱自己超过爱双亲,只会损人利己,不会舍己为人
兼爱是无根之木,无法论证凭什么要一视同仁爱所有人
一视同仁的爱,诸侯就不战争,大夫不掠夺,庶民不残害,天下太平
道家 无为而治
反对仁爱,有亲就有疏,有爱就有恨,有治必有乱
鱼还江海中不需要帮助,只有泉水干涸才需要讲爱心
一个人必须先尊重自己,才能尊重别人,重视自己超过重视天下,才可以被托付
法家 严刑峻法
矛盾论 内容与形式是一对矛盾,仁爱和礼乐就是矛盾,仁爱是内容,礼乐是形式,内容如果够好无需形式化,需要形式化的都是本质不够好的,用和氏璧需要装饰举例,这和孔子追求内容形式一体化相违背
爱无用还误国 举例楚国良民举报父亲偷羊,被官员杀死,罪名不孝;鲁国孝子,打仗贪生怕死,因为家中有老父,孔子举荐做官,因为仁孝
仁爱治国是理想主义,严刑峻法是实用主义
严刑峻法威逼利诱 举例伍子胥逃出楚国,被守关人捕获,伍子胥说大王通缉是因为一颗珍珠,如果我被遣送,就说珍珠被你私吞,最后成功逃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