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学生时代,首先浮现在我们眼前的应该是这样的一个画面:夕阳西下,一群孩子放学后在空阔的操场上嬉戏打闹,聚在一起玩跳大绳,玩玩具枪,打宝,又或者在那常年锈迹斑斑的滑梯间爬上爬下。那个年代,我们纯洁,天真,无忧无虑的观察着这个世界。
一个榜样,就让我们决定了将来要成为XX或xxx家;一篇故事,就让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积极向上的道理。就算现在我们长大了,成年了,那些故事我们还记忆深刻,难以忘却。
现在想想,那些少年时的故事,或者称之为鸡汤吧!貌似有很大的bug,有点违背常规的理性思维。
这张图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它讲的是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从小不喜欢读书,一天悄悄溜出去玩儿。来到山下小河边,看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纳闷问:“老婆婆,你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答到:“我在磨针呢。”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这样一个故事。
但是我们仔细的看图,那根铁杵差不多有做种子的黄瓜那么粗,按照常理思考,如果一个普通人可以搞到那么长的大铁棒子,我就不信把它卖了连根针都换不到。老奶奶是装傻还是真傻??
与此同时我们还听说了愚公移山的故事,我小时候读这篇故事的时候就在想,这人是不是不会思考?难倒没听说过绕路这个词么?非得麻烦自己的子子孙孙。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在学校从语文课本上又学习了很多得小故事,有的惊悚,有的感人,有的振奋。初中课本有一篇课文叫做《斑羚飞渡》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文中有一段描写的格外精彩还有那么一点儿小惊悚,说是一群斑羚被猎人逼到悬崖边上,领头羊在思考了一段时间后,做了这么一件事儿:一只壮年斑羚与一只老年的组成一队,老年的先跳,在老年的开始跳的时候,壮年的跟着随后起跳,踩着老年的躯体而跳到悬崖的另外一边,这样壮年的羚羊就有的救了。
我们从中学到了要向羚羊学习这种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的精神。看上去貌似没毛病,但是使用我们神奇的大脑再脑补一下这个画面,慢慢想想,似乎问题破绽百出啊!且不说这套完美的动作,就算是最牛的杂技演员也很难做出来。那些猎人在斑羚飞渡的时候在吃* ?看完这些羊一个一个都跳过去,然后收拾收拾工具,拍拍屁股回家么?interesting
上高中时,在高考的压力下常常会在网上搜索一些励志的内容,比如有篇《哈佛学生如何学习:图书馆凌晨4点灯火通明》这篇文章在各大学习论坛广泛转载,甚至放在首页上,配图基本就那一张图。
这篇文章对当时的我还是有一定影响的,我会选择在下了十点半的自习回家再熬夜学到一两点这样子,但是时间久了效果也挺明显的,早上我会起不来,早自习我也会不由自主的睡觉。果断放弃了这种不明智的做法,本来就不是个熬夜的料,这碗鸡汤可能对别人是美味的,但是对我就像农药一样难以下咽。我当时一直思考能学到凌晨四点半的人每一天是怎么度过的?直到三年后的一篇文章终于解决了我的疑问。直到现在又有多少人还在蒙在鼓里,喝着鸡汤般的农药而浑然不知呢?
这个时代变了,可是我们自主思考的能力却越来越差了,读的是鸡汤,追的是明星,听得是流行,走的却还是前人走的老路。
那么问题来了,谁说 大学 生 活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