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字童杂谈信仰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们每个人与信仰的机会、功能都是平等的,让我们去信仰的空间足够我们自由选择,这不是有神论或无神论的事。

        信仰,也是一种超理性的事儿,是对已感受到的一种可怕,当我们害怕、悲伤、痛苦、无助、迷茫的时候,我们很渴望被人关注,被人爱,渴望被慈悲舒缓,渴望被爱呵护。当我们需要慈悲、需要爱的时候,于是“啪”的一下,宗教等信仰就套住了我们的这个“需要 ”,然后就会有意识地顶礼膜拜,根据不同的感受需求去充实我们的信仰。

        这就是空间给予信仰的自由,而这自由是我们奉献或借与信仰的,是超越当下理性的体现,因为绝对的理性是无情的,冷酷的,而我们又会极度恐慌这种冷酷无情。在这过程中,我们所受到的,其实就是洗礼。

        就像我们看一本书,听一首歌的时候,或是我们在创作的时候,会有想哭的感觉,这就是被洗礼了。

        但我想说的是,被营销的信仰,不是真信仰,两种信仰之间井水不犯河水就行。

        如果传教士和我说 “如果你不这样做,你会更苦 ”,那我会对他说 “我跌倒再爬起来的时候我会感谢你”。

        我们有时候为什么会有某种恐慌?是信仰出现问题了吗?是打开信仰的开关出现故障了吗?都不是,只是我们没有把握好理性的尺度匹配我们当下的感性。

        本来嘛,理性与感性都是相互作用的,每个人,都应该是,最基本是自己的主宰、信仰,没有失去理智,不可狂热感情,这就是自我的理性,有氧的情感。

        每每与字童聊一些话题,除却生活话语后,总有一些相互作用力,而这力的作用结果,总会培育着充实,我们要做自己的慈悲、爱、豁免、教养,这是天生的空间自由,不用可惜,浪费不得,这些做到了,再去与信仰意向相谈的时候,这是自我认知最佳时机了。

    说了这么多,根据我的认知给字童的文字做填充,无非一句话的事,修养与自我修养,需要理性与感性的良性互动做保障。

      致敬青春,致敬岁月,当然了,还要致敬北京的姜慧女士。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河流依旧是那条流过家乡的河 它的源头来自六盘山的山泉小溪 清澈甘甜的它,如今只能躺在我的梦中流淌 看那河边的烂鞋费...
    七千猫阅读 206评论 0 1
  • 十年许嵩,雅俗共赏 01 娱乐圈里,会唱歌的很多。 如张杰,陈亦迅。 娱乐圈里,歌词...
    回梦鱼阅读 675评论 0 1
  • 随着西方各大节日在中国的盛行,每每一到节日期间,各大商场都会纷纷做出相关主题的打折促销活动。这也给在工作生活...
    咸鱼和馒头阅读 271评论 0 0
  • LOST IN TAMPURONG 【如果不愿意看文字,你也可以戳上面的链接,欢迎访问荔枝电台FM95409】 曾...
    紫上薰阅读 1,578评论 0 97
  • 那年高三那会儿的男朋友送我一个水晶苹果 拿到之后好精致的说 就一直舍不得扔 上周也回家看到我妈把它还专门摆出来了 ...
    青sir阅读 23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