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nstein曾说:“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这句话大多数人都听过,但它其实还有后半句,“知之者赚,不知者被赚。”(Compound interest is the eighth wonder of the world. He who understands it, earns it ... he who doesn't ... pays it. -- Albert Einstein)
这句话只看前半句的话,可能没什么感觉。复利是奇迹,复利很厉害,可是,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呢?但是如果看了后半句,我估计可能有些人就跟我一样坐不住了吧。不知者被赚!这怎么行,我可不想随随便便就被别人剪了羊毛啊。所以还是赶紧了解一下复利是什么东西吧。(这种厌恶损失的心理就是典型的损失规避心理(loss aversion))
复利这个概念其实很简单,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利滚利”。大多数人之所以对此不甚了解,估计是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所致。无论是家长、老师、社会都向我们灌输一种想法,即“利滚利”是不好的。甚至不惜扭曲事实(可能也是真的不知道),将“利滚利”等同于“放高利贷”。虽然放高利贷的人确实收的是复利,但是这并不等同于说复利或“利滚利”就是高利贷。其实现代金融世界里到处都在应用复利,只是我们不了解而已。著名的股神巴菲特50多年的投资生涯获利几万倍,靠的就是复利原理。
既然复利这个概念如此有用而且不邪恶,那就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它的神奇之处吧。
假设你将100元存入银行,银行非常好心的给你提供10%的年复利。(现实生活中没有这样好心的银行,有的话也早就倒闭了)那么一年后你的银行账户将有110元,其中100元是你的本金,10元是银行付给你的利息。这看着很平常,大家都能理解。
确实,如果只看一年的话,复利跟我们所熟悉的单利没什么区别。但是从第二年开始就有区别了。假设你第二年将本息继续存入同一家银行,它还是付给你10%的年利息。那么两年后你的银行账户将有121元,其中110元是你满一年时的本息和,而另外的11元则是那110元在新的一年里产生的复利。与之对应,若以单利计算,两年后你的银行账户总额为120元,其中110元是满一年时的本息和,10元是本金100元在第二年产生的单利。
从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单利和复利的计算公式:
单利:本金 + 本金 * 单利利率 * 时间周期
复利:本金 *( 1 + 复利利率)^ 时间周期
代入数值计算后,从图中可以看出单利和复利之间的差异。
关于复利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72法则(Rule of 72)。72法则最早由帕西奥利(Pacioli)提出,它用于估算一项投资在复利条件下如果要翻倍所需的时间周期,即用于计算 1 *(1 + x /100)^ n = 2 ,在 x(复利利率)给定条件下,n(时间周期)的值。
上面的公式可以进行如下化简:
首先两边取对数,则有:n*ln(1+x/100) = ln2,即 n = ln2/ln(1+x/100)。
然后,因为x/100近似于0,所以根据极限中的等价无穷小替换: ln(1+x) ≈ x(在x趋近于0时成立)。根据此公式,可以将上式中的 ln(1+x/100) 近似替换为 x/100,所以上式变为:n = ln2/(x/100),即 n = (100*ln2) / x。
最后,直接计算 ln2 约为0.693,所以 n = 69.3/x。
因为 ln(1+x/100) 近似替换为 x/100 时有误差,所以实际调整后将69.3改为72更为准确。这就是72法则!有了它,你就能很快速地在脑中估计一项投资翻倍所需的时间。
举例来说,在前面存银行的例子中,你存入银行的100元在10%年复利利率的条件下大约需要 72/10 = 7.2 年翻倍。
需要注意的是72法则只是便于估计,不能代替实际计算。它在6%-10%的范围内准确度最高,超过10%时得到的结果会小于实际值。原因在于 ln(1+x) ≈ x 的等式只在 x 趋近于0时成立,而当 x 变得越来越大时,预测值与实际结果的拟合度就会变低。不过即使如此,72法则还是很有用,巴菲特就常用它估计一项投资的回报时间。
此外,72法则还可以进行拓展。如果需要计算一项投资变成一开始的3倍所需的时间,可以采用同样的方式,将上式中的 ln2 替换为 ln3 即可,得到的结果是109.86,修正后是111.很神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