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谈及梦想,却又常常耽于梦想。那些没有行动、无法坚持的梦想就像是五彩缤纷的肥皂泡,美丽绚烂却短暂脆弱,与其说是梦想,倒不如称之为梦来得更加恰当,一枕黄粱、白日大梦。其实,是梦还是梦想完全取决于我们的行动,只有洒下了汗水,倾注了心血,梦想才会变得触手可及。
另维是那种真正有资格去谈梦想的人。另维出生在小城襄樊,高考失利的她没有放弃梦想,孤身一人前往北京学习英语申请学校,终于拿到了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异国他乡的大学生活并不似想象中那般美好,另维咬牙坚持,不仅学完了商学院的会计课程还辅修了心理学,除此之外,另维还在大学生活的间隙里完成了她的游记小说,同时还在大学期间担任着腾讯NBA驻波特兰开拓者现场记者。我讶异于另维的经历和成就,却在《每一天梦想练习》这本书里看到了另维为实现梦想所展现出的智慧以及所付出的努力。成功没有理所当然,梦想更不会轻易实现,所有的光鲜都暗含着曾经的汗水和泪水,而那些汗水和泪水也最终会变成坚实的战衣。
实现梦想不仅仅需要努力,更需要对梦想有清醒的认识和科学的规划。在美国的中学里,学生就已经开始了他们的生涯规划,想学什么专业,想从事什么工作,该选修什么课程,要到哪个公司实习。从中学到大学,生涯规划决定了你的人生目标和努力方向,而这一点正是我们所欠缺的。
在中国,老师总告诉我们,“上了大学就轻松了”,事实却是,上了大学,人和人才真正的拉开了差距。大四毕业,求职简历空空荡荡,既没有亮眼的实习经历,也没有扎实的课业成绩。因为没有生涯规划,不曾挖掘过自己的兴趣所在,选择大学和专业不过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不感兴趣的专业自然不会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没有生涯规划,不曾想过想要从事的工作需要哪些准备,假期回老家呼朋唤友,周末在宿舍刷剧游戏,没有为未来心仪的工作做好准备,求职落空也就成了必然的结局。
另维的求学经历开阔了她的眼界,让她看到了实现梦想所必不可少的准备阶段,而这也正是我们缺少并忽视的地方。我们习惯了听话,听老师的话、听父母的话,也因此我们习惯了被动的等待,但是在大学里,老师不会督促你的学习,父母囿于眼界也无法对你的人生选择做出正确的判断。但生活是自己,梦想也是自己的,没有人可以替你完成,也没有人可以阻挡你前进的脚步。找到自己的兴趣,坚定自己的梦想,定好每一步的目标,而后踏实努力,这是另维写给我们的第一课。
错过了重要的大学阶段,我们依旧拥有逆转乾坤的机会。另维在书中写到“你想过自己四十岁的样子吗”?然而四十岁后面还有六十岁,六十岁后面还有八十岁,改变永远都不晚,就像凯尔特人场馆里的话“what hurts more.The pain of hard work,or the pain of regret?哪个更痛,奋斗的痛还是悔恨的痛 ”。
奋斗的艰辛是一时的,悔恨的蚀骨却是一世的。在改变之初,你会觉得很难很痛苦,但你的每一点努力都会组成微小的习惯,最终形成巨大的能量。在成功的人,是自律的普通人一节里,另维讲述了自律带来的巨大改变,也讲述了培养自律意识的练习方法,在这个时代,自律才能带来真的自由,这是另维写给我们的第二课。
我们习惯了千军万马独木桥,似乎成功的道路只有高考、工作这一条路。但在如今的多元时代里,成功的方式多种多样,另维就是一名合格的斜杠青年。另维做过四大的审计、奥美的公关,但她同时也是年薪百万的旅行体验师。在如今,不管是梳妆打扮还是追逐潮流,抑或是热爱游戏、喜好摄影,只要你敢想肯做,每一样爱好都能变成赚钱的能力。
热爱是最大的原动力,但我们不能把热爱停留在享受乐趣上面,如果想要利用爱好赚钱,就要把爱好当做职业来经营,不能拖延,不能懈怠,精益求精,永不言败。成功的道路有千千万,但归根结底依旧离不开坚持和奋斗,这是另维写给我们的第三课。
另维用她真诚细腻而又不失犀利的文字书写了有关于成就梦想的方方面面, 在她的文字里,我们可以看到另维一路前行的坚持和努力,更可以看到靠着坚持和努力所能成就的梦想。我们都希望能够活成少年时所期待的模样,为了不辜负自己的期待,为了活的更有底气,请开启每一天梦想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