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内科上班的那两年,每天都在见证生离死别。那是个忙碌的科室,几乎每天都有危重病人在抢救,每周都会有人去世,而对于那些病人,也都是些熟悉的面孔,因为患上心血管疾病,就算是和医院结缘了吧。不是说心血管病是不治之症,但确实要长期服药,如果控制的好,并发症少一点还好,控制的不好,各种并发症出来了那真的很痛苦。所以那些病人会常常来医院复诊,有的也会住院调理,总之病情轻的一年半载住一次院,病情严重的吧,几乎每个月都会来一次,所以就是前面说的,都是些熟面孔。
有个姓郭的老爷爷,是科里的老病号,几乎每个月都要住一次院,有一次出院才半个月就又来了。他每次来的时候口唇面色发绀,呼吸急促,端坐着都不能躺着睡了,但是经过我们医生的努力治疗和护士的用心护理,老爷爷出院的时候就好很多了,能在护工的搀扶下走着出去。但是我一直很好奇,因为从来没见过他的儿女来医院,每次都有不同的小伙子照顾他,开始我们还以为是他孙子呢,后来熟悉了才知道那是他儿子的下属,听说老人的儿子是某个局里的领导。每次老人住院,都是这些年轻的下属在医院照顾。老人的脾气很差,总是铁青着脸,当然这是因为他的病情,血氧饱和度比较低而导致的,可真的从来没看到过他的笑脸。刚住院他的血压不稳定,所以医生的医嘱是两小时量一次血压,白天还好,到了晚上夜班护士去给他量血压,都会被他骂,我们也都习惯了,给他好说歹说,才配合一下。他的治疗也是一直持续用泵,加上心功能很差,也是不让下床的,所以大小便都在床上,这可苦了那几个照顾他的小伙子了,端屎端尿的,估计还没那样伺候过自己的爹妈呢!我就特别想不通,老人的儿女,就算官再大,难道自己父亲住院都不能来陪吗?哪怕是一次,或者一晚上都没有见过。所以慢慢也就理解了老人脸上为什么用没有笑容了。都说养儿防老,可是真的老了的时候,就指望不上了。
有一个老太太姓黄,也是我们科里的老病号,她的病很复杂,每次住院都是她的老伴陪她。她的血管太脆了,给她扎针的时候,扎止血带的地方会淤青,全是水肿,那里都不能碰。所以每天输完液,她的老伴都会用毛巾给她敷淤青的地方。她最后一次住院是那年的腊月二十几,快过年了。老伴把她送到医院的时候人已经很虚弱了,动都不能动,医生的病危通知都下了,也没见她的儿女来。撑了两天,这期间每天她老伴都会给她擦身子,喂饭,哪怕她吃不了几口,他也会回家里把饭做好用保温饭盒给她带来,喂她吃。老头子总是默默的做着他能做的,也会在卫生间偷偷的抹泪,真的让人揪心。直到腊月二十八那晚,老奶奶走了,她走的很安详,老爷爷拉着她的手,抹着泪说,你走吧,走了就没有那么难受了……其实我们都知道他舍不得她。后来他们的儿女来了,哭天喊地的来了,看着都让人想骂,老人活着的时候都在干嘛?现在哭有用吗?哪怕是她活着的时候给她喂一口水,都比人没了在那里假伤心强。最看不惯那种老人活着的时候不闻不问,人没了又大张旗鼓的办丧事的人,人都没了,做那些有什么意义呢?
当然也有一些例外,在父母住院的时候能悉心照料,在平时生活中能关心老人。但我想说的是,这不应该算例外,这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做的呀,谁都有老了的一天,父母把我们养大,我们陪父母变老,照顾他们的晚年是应该的。但现实中不管老人的比比皆是,老人倾其所有的把孩子养大,甚至掏光积蓄给孩子结婚,买房,买车,可孩子却享受的理所当然。老人们不图回报,可作为儿女就能心安理得吗?你哪怕平时多一个电话,老人也会感觉到幸福开心,如果做的更好一点,常回家看看,陪陪老人,那他们的晚年将会过的更好。我也想告诉那些无私奉献的老人,不要把自己都掏空了,在如今这个社会,养儿防老已经不太可靠,还是给自己多留点儿积蓄,多关心关心自己的老伴,那个黄脸婆,那个糟老头才是陪伴自己走的最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