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我现在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关于儿童学习的一些思考。
我们经常说,一个人做事情行不行,取决于他的能力。孩子学习行不行,也取决于他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包括三个要素:
规范的学习行为
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效的学习方法
相互关系是这样的,有了规范的学习行为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三者是相辅相成的。
有研究表明。一个行为持续三十天以上就会形成稳定的行为,超过一百天就可以形成习惯。
学习能力也可分为几个学习环节。
一 有计划有规律。
帮助孩子制定一个相对较长期目标的同时,一定要制定短期目标,这个短期目标要切合孩子的实际能力,通过孩子的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达到一个目标之后,再制定下一个目标。确保一个目标一个目标的实现。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二 时间管理和提升效率
进行时间上的详细计划,制定较为详细的课后时间安排计划表,课后时间要充分利用,合理安排,严格遵守,坚持下去形成习惯。
三 有良好的预习习惯
每一科目都用十分到三十分的时间进行教材的预习,对不理解的内容要孩子记录下来,这是孩子明天上课要重点听的内容,预习的目的是要形成问题带着问题听课,问题在脑中形成后,第二天听课就会集中精力听教师讲这个地方,所以发现不明白的地方,孩子要写在预习本上。
有过预习的孩子听课时,就会抓住老师讲解的重点。有研究表明,不预习当堂听懂的在50%——60%左右,而预习后,当堂听懂的则能在80%——90%左右。建议孩子,建立听课笔记,当堂没听懂的知识,要随时记下来,当堂问懂。
四 课后的复习
如何复习呢?首先要回想,当堂课的情况,然后结合课本和听课笔记,有面有点的复习,点包括课程内容上的重点,包括较模糊的难点,随时记下重点难点,一定要在笔记中把它们详细的整理出来,并做上记号儿,以便总复习的时候迅速回忆这一部分内容,建立复习本。每天都要整理一下自己学过的知识,每周整理一下自己一周内学过的知识,坚持两到三个月就会记忆力好,概括能力,领悟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增强。
五 作业要自律
从孩子第一次做作业开始,就要做限时作业,记录作业时间,与作业无关的事什么也不做,比如,二十分钟写完英语,25分钟写完语文……在写作业之前一定要先复习所学的内容,然后再写作业,作业做完后必须检查一遍,写完作业后总结,学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六 帮助孩子建立错题和难题本
错题本和难题本,目的是为以后复习使用,错题和难题反映着许多的知识点的连接,掌握了错题和难题,就等于把高分拿在了手里。错题本每页上下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原题第二部分是错因,第三部分是正确与举一反三。第四部分是归纳提醒。
对于难题一是查清楚题目所需的知识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第二是复原自己考试时的思维路径,第三是借助参考答案探究自身存在的盲点,疑点,多复习。
七 建立一张丢分统计表
按科目划分,用统计表说话,这样就能明白,哪些是审题出了偏差,哪些是运算出了错误,哪方面需要改进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