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你会吗?

图片发自简书APP.jpg

我们因为心里有疑惑、有不解,心里才会萌生十万个为什么。

那么,在双方满意的情况下,如何提问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答案呢?

其实,问问题也是一个技术活。问的好问的巧问的时机对,提问者满意而归,答复者亦是成就感满满。

提问表现:###

作为提问者遇到的情况有下面几种:

第一,一旦提问就被回复

好处:如果提问者每问必被答,提问者心中的疑虑被解决,他自然心中一片澄明。

坏处:但是,不好的地方就是提问者因此养成依赖别人的习惯,有了问题不去思考或者浅层次思考,总是把希望寄托在给予他答案的人身上,久而久子,会变成一个不善思考会不会思考的人。

第二,总是提问不被回复:

好处:提问不被回复表明看起来很受挫,反过来却能激发提问者自己寻求解决办法的雄心。与其处处受挫碰壁伤自尊,还不如自行解决,一来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二来个人本身也会变得自足自己、自尊自立。

坏处:被拒绝的次数多了,难免心生自卑进而否定自己,如此恶性循环,终究会步入破罐子破摔行列,一身平庸。

提问的正确打开方式###

能够自解则不求人####

1.寻找答案,先问自带宝藏-大脑

也就是说,我们面对任何问题,都需要动脑筋认真思考,实在思考无果,再提问也不迟。

以前,我也是那种心中一有疑虑就张嘴问人的伸手党。随着知识方面的积累以及阅历的增多,逐步开始养成思考的习惯。

每一次,都是认真思考,借助思维导图罗列框架,上下求索,怎么也找不到答案,才开始考虑求助。

这样的习惯,可以活络大脑,使它变得敏感于物,同时成为解决问题的好手。

经过几年的锻炼,这样的思考习惯已经成为我心智的一部分。具体表现在我工作上的讨论水平被领导认可,还有写作方面向来也是逻辑门儿清。

2.寻找答案首选百度、搜狗、知乎、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

现在这个时代,大概是我们赶上的最好时代了。网络上丰富的资讯,应有尽有,任你搜索。

李笑来老师曾说,现如今的互联网信息足以解决一个人90%的疑问。

刚开始密集写作时,搜狗、知乎、微博、微信各平台有关于写作的话题被我搜了个遍。至今都感谢互联网,让我看到那么多文采斐然、内容有趣有料的好文章,认识了那么多坚持更文,一步一步取得进步的牛掰作者,当然,也引领我走入写作的殿堂。

自解无果则求人####

(求人之前先看能为对方做什么)

1.为他付费#####
红包送上问######

一言不合发红包,这句话真是人见人爱,各方寻求答案无果,也不再为难自己了。群里扔个红包,卡通图案作揖表诚心,此时坦言求答案,多半会有各种答案砸过来,没准就为你的愁苦打开了脑洞,问题迎刃而解。

分答付费问:######

2016年,芬达火爆朋友圈,成为知识爱好者争相互推的抢手APP,大家在上面一问一答玩的不亦乐乎,不光解决了心中的疑惑,还赚到了一笔睡后收入。

你不提问,还真是错过了提升自身知识和金钱水准的大好时机啊。

在行约人问:

在行这个平台,上面入驻了各个行业的专业大咖,提问者通过付费约见,可以获得比较专业的答复。

2.为他提供帮助#####
陌生人:######

先表达诚意,然后隐晦告诉对方你能为他做什么,然后再提问。这种方式于双方都有好处,两不相欠,皆大欢喜。

熟人:######

熟人或朋友之间,提问后,在得到答案之前或之后,可实物、金钱感谢,或者回馈给对方需要的帮助,也不失为双方关系的一种趣味。

由此可见,提问也是套路深深,有人的地方就有问有答,互动交流。但是,提问的门道从来都被我们忽视。

殊不知,了解其中的门道,你在生活和工作中会顺利许多,甚至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