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和电脑有一种共同点,就是有时候不受控制。人们接受美味的食物,声音,思维,大脑会分泌多巴胺的神经递质,这项刺激物。
所以在电子产品横流的时代,除了大数据算法的作用,不断推送你喜欢的东西,刺激有趣小视频。其实也是电子产品也能给我们带来快乐了。
所以小学生的对电子产品,不受控制,容易对游戏,视频上瘾也是情有可原哦。
他们要是体会到这种电子产品刺激的快乐,从而分散他们的学习的注意力。无心学习,我们不可否认,如果我们生活在z的时代赶上了互联网浪潮的洪流。
我们的孩子更是处于数据化的时代,所以肯定都会接触,学校社会,家庭。
所以孩子尚未心智成熟,怎么训练他们的心性,不被数据所绑架?
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问题,也是我们自己的看法(人民日报点名了不能一刀切)但是在没有更好的办法出来之前,隔绝目前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没错,玩手机,刷微博的八卦段子,抖音的各种夺目眼球,王者吃鸡的开黑,会给我们带来快乐。
不过这种事短暂的快乐,当离开这些电子产品之后你突然发现自己很空虚
去年暑假在乡下家里突然有一天停电了,(网络也差)习惯了5h+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长时间的笔记,突然失去了"依靠"。我的心空荡荡的不知道做什么。后来我打开了尘封已久的白夜行这本小说,一开始有点难受和焦虑,种感觉有人发消息找我,是同学,家人,朋友?
最后晚上,一划开微信界面没有那个消息未读数字红点点的。
所谓的害怕
某种程度上,电子产品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鸦片",它迫使我们,寻找,依赖它。从起床,解锁查看消息。到睡觉前刷个不停,而且越刷越兴奋。
所以这个时代的我们不得使用它,从购物到出行。
但是这个智能时代我们不能把手机,平板,电脑当做万恶之源。人们向上的绊脚石。而是一种辅助我们的工具
在短暂快乐的背后,要警醒自己手机只是工具,不是生活的终点。
低层次的快乐也并不是生活的全部,而是要把精力花在值得做的事情。
去探店,品味人间风味
去健身,练出马甲线好线条
去读书,拓展认知范围
去赚钱,经济独立是重要的人生基础
我们生活除了与外部环境的变化不确定的对抗,还有同自己过去那个"小傻瓜"成长
希望我可以拉起你的手一起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