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花园》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7课。本文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创作的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述了巨人有一座美丽的花园,他外出回来后,赶走了在花园玩耍的孩子们,并在花园外砌了一道围墙,挂出“禁止入内,违者重惩”的公告牌。从此,花园变得荒凉。后来孩子们偷偷溜进花园,花园又焕发出生机。巨人幡然醒悟,他拆除围墙,从此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在教授本课时,我主要抓住三点进行教学:1.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童话的神奇。2.以变化为切入口,厘清花园发生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巨人态度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3.感悟童话的哲理。
第一课时我主要设计了学习生字词,把握课文内容,交流文中巨人印象,感受童话神奇几个方面。
一、直接导入
二、基础知识
1.了解作者
2.认读词语
3.指导会写字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文中的巨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四、感受童话的奇妙
1.你从哪里感受到童话的奇妙?
五、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虽然课文很长,但是同学们很感兴趣,课堂状态特别好,积极性很高。所以第一课时进行特别流畅。
在生字教学中,我出示了要求认读的词语和词语表中要求积累的词语,课堂上重点请基础较弱的同学来读,重点强调“砌墙、惩罚”的读音。指导会写字时,我重点指导了“牌”右半部分,卑的第六笔是竖撇,不能分写成竖和撇;把“啸”和“潇”做了比较,也再次复习了生字“潇”,“硕”、“拆”,这两个字看起来不难,粗心的同学还是容易写错的。比如,把“硕”写成“砚”,把“拆”写成“折”。所以我利用形近字辨析的方法指导同学们识记这两个生字。本次生字教学虽然未进行范写,未让学生练写,但整体来说,还是比较符合学情的。
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时,我采用填空的形式,难度降低,学生一下子就来了兴致,能很快完成填空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最后齐读主要内容,更是加深了印象。这一环节,还可以运用词语概括的方式进行。因为是童话故事,内容通俗易懂,可以出示几个关键词,让学生运用出示的词语进行内容概括。词语的出示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提示,也是一种学习支架。
第二课时主要以“变化”为重点,厘清花园发生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顺势朗读片段,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画面。厘清巨人态度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最后感悟童话的哲理。
一、复习导入
二、品析课文
1.默读课文,说一说巨人的花园发生了哪些变化?朗读语段,并用词语概括。
2.巨人的花园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3.巨人的态度有哪些变化?
4.巨人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三、品悟道理
1.说一说从这篇童话故事中,你懂得到了什么道理?
2.总结延伸,联系生活。
四、小练笔
想象画面,写一写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快乐玩耍的情景。
第二课时在交流巨人的花园发生了哪些变化环节,比较细致,课堂上不仅让同学们找出了变化的语段,还让同学们朗读片段,想象画面,并用词语来形容。再次通过相关语句梳理出变化的原因是孩子。有孩子玩耍的花园就是春天,没有孩子们的花园就变得荒凉、凄冷。
紧接着我请同学们说一说巨人态度的变化。我提示同学们抓住描写巨人的相关语句,学生很快发现,巨人从冷酷自私变得善良。此环节,我忘了点拨,其实巨人内心是善良的,只是长期的独居和孤独,让他变得冷漠。
巨人态度变化的原因成了课堂上的一个难点。课堂上,我带领学生明确了巨人态度变化的原因。
课后反思,其实这一问题,可以点拨学生,巨人态度的变化是从哪里开始的?学生会发现巨人态度的变化是从看到奇特的景象开始的。孩子们溜进巨人的花园,花园发生的变化让巨人震惊,巨人明白了有孩子的地方才有春天。再点拨小男孩的亲吻更是融化了巨人内心冷漠的坚冰。巨人态度发生了变化,行为也发生了变化。两个“轻轻”“悄悄”,以及拆除围墙证明了这一点。
反思第二课时,课堂节奏把握不当,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小练笔未在课堂上进行。在教学设计时,各环节教学时间可以进行预计,课堂把握教学时间,让课堂更加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