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看见有人发帖问:“存款x00万/x000万靠吃利息能躺平吗”这样的问题,个人觉得搞笑。就你那点存款,根本称不上“资产”。本质上还是无产者。居民存款利率就按这个速度往下降,负利率时代,已经不远了。以后往银行存款你还得倒贴管理费。再来一场大通胀收割,钱越来越不值钱,200块只能买到20块的东西。感受不到的可以出趟国,去换点日元或者韩元花花,体验一下一万块钱买一个西瓜,是什么感觉。你会觉得很爽。但是如果换成人民币,你就笑不出来了。一个城市,别管他名义上的工资有多高,那都是虚的。33两白银自始至终都没有变过。不管是伦敦、纽约、北京、上海、香港任何一个大城市,它的物价水平会自动调整到让底层劳动者付完房租、吃喝、交通等基本的生存成本以后,每个月你荷包空空的水平。不管你是上海的月薪8000还是纽约的3000美元,结局是一样的。而对于小有积蓄的中产,更是最大的韭菜接盘侠。中产阶级家庭孩子的典型规划如下:买学区房、学钢琴、小提琴、芭蕾→读本科、硕士、博士,在其中某个阶段出国深造→进大公司做白领、以工薪收入为荣→买世界名牌武装自己→大爱无疆,不生孩子。媒体洗脑的各种小资生活宣传,目的就是激发你的攀比心和花钱的欲望,让你存不下钱来。从大的框架上讲,只要大部分人没有什么积蓄,那他们的目的就达到了。绝大部分人手停口停,没有钱就没有选择的自由,就必须要出门干活了。这就是现代版的被欲望和债务驱动的奴隶。有一些聪明人,能够规避一定程度的消费陷阱,但是从大的方面来说,还是逃不过社会镰刀的收割。因为他们还是没有理解存款的真正意义。存款的真正意义,就是为你的生活兜底。存钱不是为了跑赢通胀,而是为了跑赢不存钱的同行。大家都失业,背着房贷车贷,可能一个月甚至三年五年找不到工作的时候,他们就要以极低的报酬出卖劳动力,而你不会。家中亲人生病急需用钱,或者有什么急事需要用钱,他们就要四处借钱,忍受世人看自己的眼光充满了不满和鄙视,而你不会。每个对自己和家人负责的成年人,都应该在自己的账户上有至少这样一笔存款:可以保障你三到五年的最低生活开销,可以保障一次大型手术报销过后的花费。否则,你就是极度危险的。有了这样一一笔存款,你才能成为一个事实上有尊严、有一定自由度的“人”。没有这样一笔钱,任何理想、愿望、美好的未来都是空谈。而除此之外的存款,你要想办法把它变成真正的资产。否则,你的钱只能是账户里的一串数字,是虚幻的底气,是待宰的羔羊,某些人的补血库。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对于富人来讲,银行是最大的慈善机构。房地产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很多资本运作高手,在开发房产方面,玩的都是空手套白狼的游戏。那么多富人,他们的钱其实全是从银行借的。富人借钱,是拿去购买资产,或者投资可以获得高回报的项目。和普通人借钱去高消费,买一堆到手就贬值的消费品,是有本质区别的。当然,前提是你至少要有个拿得出手的项目,还有嬴面超过一半以上的精心布局。而项目和布局,很大程度上都是靠人脉、金钱、认知、多次试错堆出来的。结交更优质的人、提升自己的认知、有更多的试错机会,才是最应该花钱的地方,是一个人存款的最佳用途。绝大多数人都搞反了,把存款都花在满足虚荣心、低俗网络虚拟产品、高溢价低成本的东西上,从来不愿意为了进入更优质的圈子花费,更不愿意花钱买信息差,购买优质的知识,也从来没有想过靠自己独立做一个小而美的好生意。所以他们只能依靠老板,手停口停,价值曲线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直到成为社会和子女的负担与拖累。认知决定命运。如果一个人出身底层,还没有足够高的认知,那么他的人生只能是被完完全全设计好的,干电池的牛马一生。
普通人和穷人的积蓄哪里去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虽然关于投资理财的文章已汗牛充栋洋洋大观,但多是繁杂磅礴范围甚广,而我局希望,对于普通人来说,能有一篇浅显明了,看...
- 有权威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底,我国居民总负债金额达到了200万亿。200万亿,对于数字不太敏感的人来说,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