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共计八十一章,在第十章,二十八章,四十九章和五十五章,老子都有以婴儿或者赤子来做比喻,具体是什么寓意呢?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cī)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hé),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shì),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道德经》第十章
天人合一,抱一不离。所以才能天道足全,人道不生。人道不生,才能如赤子一般,天德真全,纯素不杂。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
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tè),复归於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故大制不割。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万物之所宗,为道。万物之所府,为德。万物秉受天道,自然而然,自为自化,君王辅助天道而佐助天运。不以人灭天,不以人助天,为常德不离。为什么说复归于婴儿呢?因为婴儿是德全之人。同样的,圣王不离于道,其德全于天,故,复归于婴儿。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之在天下,惵惵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圣人生天下之心,是因为他的眼里看到了天下苍生,他的耳朵里,听到了天下疾苦。
道衣养万物,如同万物是他的孩子一样。圣人衣养天下百姓,也是如此,在他心里,百姓都是他的孩子。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不嘎,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
人得先有道,而后才能有德。无道之人,妄谈有德,就好比说,一条河流,连源头都没有,就大谈奔腾的江河,这就是信口开河了。一条河流,要想永久的奔流不息,光有了源头还不够,还得保证源头不能断。德,就像这河水,道就是德的源头,一旦源头上的道断离了,德就会成为无源之水,马上就会断流枯竭。可见,天下万物,一旦失道,就会德不足,德不足,就无法再保证子孙以祭祀不辍。
老子认为,天下有道之人,其德至足至全,就像初生的婴儿那样。这便是含德之厚,比于赤子的字面意思。为什么初生的婴儿,其德会是至足至全的呢。在婴儿被孕育和诞生之前,他是不存在的。一个不存在的事物凭空的产生了,背后的机制和法则是什么呢?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也就是说,天下万物,都是道生德养,一道所出。道是万物的共同母亲,现在的一切,过去都是不存在的,道把它们生育了出来,未来的一切,现在看,也都是不存在的,道也将会在未来,把他们生育出来。初生的婴儿,之所以其德足全,是因为他刚从道这个母体中,分娩出来,还没有受到后天的不道不德之物的污染和损害。
天下万物都有两个母亲,一个是遗传上的母亲,上一代把生命的种子传继给下一代,上一代就是下一代的父母。而万世万代这个生生不息的大生命,天下之所以有始,都是因为有了道这个母亲,天下之母,万物之母,这是万物的另一个母亲。以万世传承的大生命来理解生命,人本然的就是永生的,只是有些无德之人,会断了传承,使得大生命戛然而止。
把尺度拉近些,看待人这种狭义的生命之内,也发生着同样的事。人体的细胞,如果也有意识,也能智能,它们也会认为,自己“生”了,自己“死”了。每天一睁眼,人身上,就有无数的细胞在死亡,又有无数的新细胞被生出来,从细胞的角度,就无法理解人的生命。细胞的代谢,一生一世,和人的传承,一生一世,不过就是尺度上的不同而已,道理上都是一样的。
把尺度再往大里往远里推,地球,太阳,星系,宇宙,都不过是更大的生命身体内部的细胞而已。旧的星体死去,新的星体诞生,旧的宇宙死去,新的宇宙诞生,和我们每天都经历的洗一次脸,身上都会掉很多细胞尸体的死皮,道理上,又有什么区别呢。这个尺度,无论往大还是往小,都可以无穷远推,无法穷尽,所谓玄之又玄。
人类恐惧死亡,或者厌恶生命,是一件极其无聊和荒唐的事。人和自己身上每天都死一大堆的细胞,并没有区别,同样也只是更高尺度上大生命的代谢物而已。我们身上的细胞为什么不会畏惧死亡呢,动物为什么不会畏惧死亡呢,为什么只有人,会畏惧死亡呢?
道德经后面的章节中,会讲“长生久视”这个道理,长生,益寿延年,这不难明白。久视又是在讲什么呢,真的是讲身体好的人,眼睛也好使的意思吗?显然不是。人之所以在万物之中,沦为唯一的会恐惧死亡者,是人“自认为”自己具有宇宙观测者的特殊身份。而死亡,则会使人丧失这种唯一观测者的身份。人类真的是观测者吗,并且还是唯一的?
我们身上的细胞们,我们的身体于他们而言,就是它们的宇宙,对于这个小尺度的宇宙,细胞们当然也会自认为自己是“唯一的观测者”。如果细胞不能互相观测,不能互相反馈,那么人身这个比细胞高一个尺度的大生命,就无法得以维系。细胞,人身,天下,都是生命,只是结构上尺度不同,在原理上他们都是同构的。生死,不 过就是代谢活动,或者说,生死只是遗传信息的复制,复制,再复制。
人以观测者自居,并和天地对峙,认为天地只是自己眼中的“客体”,自己则是“主体”,这种观念,把人和天一分为二,自异于天地。有了这种观念,人活着,就变成了“终生打量宇宙中除自己以外的部分”。被自我抬高的“观测者迷信”,导致人自异于天地,自异于天,其德不全,德断裂了道,就如同河流断裂了它的源头。
而在初生的婴儿那里,他并没有产生自己与天相异的观念,尚未与道这个源头割裂,所以他的德就是足全的完备的。对于德全之人来说,生与道同,为久视;死亦与道同,为安息。而那些德不全的人,俗称为缺德的人,他们则发明了各种各样的生死观,活也活不好,死也死不好,生死皆离道悖德。
所以,他们活的痛苦,烦恼,罪恶。临到头死了,还要给自己死后再弄一套活人世界里的排场和派头,这叫不得好死,不得安息。不会生的人,肯定也不会死。按照道德法则,万物死后就是静悄悄的什么也没有,有解体,复归于无,这样才能好好的安息。
人类只是更大尺度的细胞而已,并不特殊。要是人类可以灵魂不灭,理论上,我们体内的每一个细胞也都可以灵魂不灭。当我们设想下,我们身上每天脱落的细胞死皮里,它们不肯好好的去死,非要用飘荡着无数的小小的灵魂去影响后面复制出来的新细胞,这样的细胞该有多么的缺德。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赤子与天不相异,故视万物与自己为一。毒虫,猛兽,攫鸟,它们也都并不认为自己相异于天,故能与赤子以德相交,两不相伤。故此,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生活中存在一个现象,动物,包括人类,越年幼的时候,越招人不能自拔的亲近和喜欢。人们通常解释为,它们小的时候显得可爱,长大了,变丑了,就不可爱了。所以喜欢小时候的它们,不喜欢长大的它们。这只是一种比较浅显的解释,真正的背后的原因是,动物和人类的幼崽们小时候德厚,成年后德薄。
人虽然长大了之后,割裂了道这个源头,德越来越薄,但是,一遇到这些德厚者,赤子们,又会被唤醒道德的本能。道,是生命的最源始的种子,德是蓄藏这些种子的不形神器。人本能的喜欢亲近小动物,小孩子,这也是因为以德相交。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
握固,婴儿总是攥着小拳头的样子,就是握固。平时形容一个人的死亡,叫撒手而去,为什么人死了会撒手呢,因为肝气已绝。而婴儿则相反,他们攥着小拳头出生,人虽然很弱小,但是拳头的握力是非常大的,为什么呢,因为婴儿肝气足全。肾主骨,肝主筋,骨弱筋柔而握固,说明婴儿肾精和肝气,都是至足至全的。
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朘作,婴儿阳具勃起之意。婴儿并不懂男女之事,男婴却会时不时的不自觉勃起。这说明,婴儿肾精足,肝气足。而人长大之后,很多人,装了满脑子男女之事,却想勃起也勃起不了,说明肾精亏虚,肝气枯竭。
男子的外生殖器,在中国文化中,被称之为外肾、宗筋,外肾既为肾经所络,也为肝经所络。肾精不足,人会阳痿外肾不举,会遗精。肝气不足,人也会阳痿,早泄。房事过劳,熬夜和手淫,是现代人过早的肾精亏虚,肝气枯竭的三大主因。等肝气虚了,浑身的筋都不听使唤,痔疮,腰间盘突出,颈椎病,视力下降,什么病都接踵而至。
更有甚者,阳痿早泄了之后,不服气,靠吃春药来掩耳盗铃。人之所以能勃起,就是精气传于外肾致使宗筋张弛,精气本来就不足了,还要强行勃起,那就得从其他地方调配精气过来。从哪里调用呢,从骨髓里,从脑髓里,从五脏藏精中调过来。拆东墙补西墙,西墙多舒服一会,东墙烂出个大窟窿,时间长了,脊髓,脑子都要拆坏了,烂坏了。
如果一个人,已经把自己的身体搞坏了,想亡羊补牢,应该怎么做呢,那就得积德。余额不足了,得充值,而不是去借高利贷和破罐子破摔。怎么才能积德呢,不是靠做好人好事,也不是靠一些乱七八糟的行为艺术般的荒唐事,人得先有道,才能后有德。所谓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德真了之后,才能德厚复归于赤子之身。可见,治身这种事,并非不可逆,并非只能等死。
终日号而不嘎,和之至也。
嘎,嘶哑,啼极无声的意思。婴儿会成天成天的哭,但是并不会哭坏身体。但是成年人就不行了,成年人哭一会,就会感觉到气逆,浑身不舒服,嗓子哭的沙哑,心里还会堵很多天。不要说哭了,成年人,就是不停的说话,人也会感到口干舌燥咽喉疼。为什么婴儿可以一直哭,就不会造成身体不适呢。
终日号哭,意味着开其兑,按理说,就算婴儿精气足全,这么一直哭,也会造成精神外泄伤身,但是婴儿好像怎么哭都没事。小孩子,一会哭,一会转脸又会笑,他们哀乐都不入于心。因为他们还没有成心,还没有好恶,他们哭,只是如实的映照当时所感之物。他们并不自觉相异于物,所以才能时时刻刻的保持与万物同春共应。
和的反面,是不和,不和就会争。婴儿与万物自不相异,处一而无所争,故能和之至。和则豫,豫则通,通则德交于物,而不失于兑。所以才能终日号而不嘎,怎么哭也不会把自己哭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