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中粗略的概述了一下艾灸之后可能出现灸后失眠;灸后抑郁、狂躁、易怒;灸后起泡、疮的机理和应对之法,今天我们来看看最后的几个排病反应。
艾灸之后,血液循环增强,如果经脉有瘀堵,就会出现轻微的疼痛或者跳动。一般伴有风寒、血瘀、气血不足这三类症状的患者,艾灸后最容易出现窜痛、跳痛、经脉疼痛、关节痛等症状,这表明经脉中的阳气得到了补充,身体开始有能力将邪气驱赶出体外了,寒湿症比较严重,同时伴有风邪,则会出现游走性疼痛,刚开始可能是局部疼痛,艾灸后扩散至全身,比如说有的患者为了治疗胸背部疼痛,可能会有疼痛扩至胸背、肋骨等部位,最后才会转移到四肢末端 。
应对之法
想要缓解痛症,要加强对疼痛处即阿是穴进行温和灸,配合一定量的按摩,促进外邪的排出,痛症就会逐渐得到缓解,要加强对膀胱经第一侧线(脊椎旁开1.5寸)、督脉、任脉的疏通,可以用刮痧板,也可以用手按摩,同时配合艾灸风门、风市祛风穴位,如果湿气重则需要加丰隆穴。
艾灸后阳气增强,气机鼓动,体内的阴邪被正气化开,被驱逐出体表,肺开窍于鼻,肺为娇脏又为华盖,阴邪会大量聚集,一旦阴邪被化开,为了对抗外邪,上焦真阳就会被大量消耗,导致肺气不足,肺功能会暂时受到影响,就会出现鼻塞、流鼻涕的症状,这是很好的内邪外排反应。
应对之法
艾灸后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只要坚持隔姜灸大椎,同时用刮痧板疏通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阴肺经,一般坚持一天,待肾阳充分调动后,这种症状自然会消失。
患者排尿困难,说明艾灸后阳气迫湿邪外出于体表,足太阳膀胱经的功能受到阻碍,而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尿和排尿,而此时它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就会出现排尿困难的症状。
应对之法
由专业的中医师配制中药进行利水消肿的调治,一般症状在几天内就会消失,之后再继续艾灸就可以了,水肿与脾、肾、肺三脏功能有很大关系,平时要加强对脾、肾、肺这三脏的养生保健。
艾灸后出现胃反酸的症状,通常这种症状不会单独出现,还会伴有胃胀等症状,这和患者的体质有着重要关系,一般来说这类患者平时有肝火旺盛、胃阴虚的症状,因为胃炎等疾病导致的反酸胃气会向上逆,但艾灸后导致的反酸胃气可能会向下走。
应对之法
在临床中只要将足三里换成阳陵泉继续艾灸,即能消除反酸症状,还能保证效果,调理的过程中要少食多餐,保证营养的同时,饮食要清淡。
如在施灸过程中有任何问题敬请留言,请将自己的具体情况尽量描述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