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70 小控班153 与自己和解的秘密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天,看到一篇文里提到“受害者心态”,就是都是别人的错,别人让我变成这样,或者是别人这样对待我。

我也想到自己,是否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心态?原来很多时我是有这,对种心态的,所以才常常感觉不到幸福。通常是对自己不满意,对别人也是各种不满,尤其是亲密的人。

张德芬在《遇见未知的自己》一本中,也曾提到过。原来这是很多人的常态,她也会有“受害者心态”。可是她说:即使有这个心态,她还是会问自己一句话——你做了什么,让这个人变成这个样子,让这件事情变成这样。

这就是要我们常常自省。“冥想”可以让我们的灵魂跳出自己的身体,观察并对话“纠结中的自己”,告诉什么才是对自己、对他人最好的选择和方法。有了思考的空间,可以让心情和事情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发展。

于是,凡事必须往好处想,更不必有“受害者的心态”。因为一旦存在这样的心态,看人事物的心态总是悲观的,处理问题更是消积,结果定然是伤人伤已的。

讲到这里,便想到了“放下”。放下,不仅仅是一种人生的态度,更是一种境界。有人说,放下即是活在当下。我也不知如何理解更妥当,也许千百万人会有千百万种解释吧。

为了给“放下”一个更舒服的感觉,我便想到了“因果”。后来闻了佛法,才知道“因果”其实应该是“因缘果报”。凡事都有因,但也要有促成果的缘存在,也就是条件。不同的果报,除了因(种子)的不同,在缘(条件)上影响也是很大的。

所以,有了“因果”的解释,凡事便更释然啦。也会常常警醒自己:多种善因,多结善缘;如果事已至此,更不要纠结在果报上,再种下不好的因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清冷的风, 隔着窗子吹到了我的脸颊, 就像我无孔不入的思念! 你的美丽在风中摇曳, 我喜欢这样静静的想你, 把心事...
    冰蕊木兰香阅读 927评论 10 10
  • 栖霞楼上观日落,霞飞滿天照东阁。 兩赋碑前千人过,无人肯读真东坡! 注:栖霞楼,宋代名楼,今黃州城西,古城水門外,...
    平天下之文世界阅读 229评论 0 3
  • 哲思
    allexybchen阅读 6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