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ft Punk有一首歌《Television Rules The Nation》,是一首电音为主的歌。
歌词很简单,反反复复就一句话:
“Television rules the nation (around the world)”
当时听完之后写了一句评论:
“ 因:[电视统治了家庭主妇,家庭主妇主导了家庭,家庭组成了国家]
[ 电视统治了国家 ] 得证 ”
电视机统治国家,这观点听着怎么都觉得荒谬。
开着电视机,你可以看到:新闻联播、偶像剧、比赛直播、电影、真人秀节目、选秀节目。
但是看到最多的内容其实是:广告。
节目切换的间隔有广告,节目内嵌植入式广告,不露痕迹的软性广告,甚至节目本身就是一则广告(让我举个例子?我是肯定不会说新闻联播的)。
最终其实是广告统治国家,广告如何统治国家? 广告通过改变广告受众的行为统治国家。
几年前看过一部电影,很压抑,片名是《梦之安魂曲》。
片中有一位老太太,每天的生活就是坐在电视面前看电视,电视节目是抽奖,老太太每天都幻想自己能中奖,最后因为药物依赖,精神失常,被关进精神医院。片子里导演用了很多画面来描写老太太的臆想,其中有场景印象很深,第一个场景是电视机的屏幕裂开变成了嘴巴,电视机开始嘲笑老太太,嘲笑她的生活,嘲笑她每天窝在沙发里的样子。第二个场景是老太太躺在床上,天花板上飘着汉堡、薯条、可乐,这些东西是她平时不能吃,但却是她很喜欢吃的东西,天花板上 汉堡、薯条、可乐冲着她招手,导致她最终失眠。
电影有夸大的成分,但也能感受到电视和广告对于一个凡人的影响力。
现在很多年轻人不看电视了,电视怎么统治国家、统治世界?呵呵,图样,图森破。
在《黑镜》第一季第二集里,已经给出了答案,超越当前时代的答案。
"黑镜"在我们现在的生活里无处不在,电脑屏幕、平板屏幕、手机屏幕、可穿戴设备屏幕,这些屏幕上每天都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广告,有些广告是可以选择关闭,有些广告不能关闭但可以选择不听声音,有些广告不能关闭也不能调节音量,有些广告只在头和尾出现,有些广告会在不经意间出现,有些广告让你心甘情愿的看,有些广告看的让你作呕。
《黑镜》里,最后男主角那个让他作呕的广告包围了,不能关闭,不能跳过,不能屏蔽,闭眼都不行,这可能就是广告的最终形态:直接灌输意识形态。
不寒而栗。
小时候看电视,三九皮炎平和达克宁的广告都是*3形式播的(何为"*3",就是现在流行的那句"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觉得广告商很傻,同样的广告为啥要连续播三次呢?这样不是很费钱吗?
广告的两种套路,其中一种就是这种密集型轰炸,从小朋友开始'轰炸'(对小朋友'轰炸'的效果是最好的),不断的'轰炸',在小朋友的脑子里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每次拉稀的时候,我都会想到本山大叔的鞋拔子脸还有他手上托着的泻立停。为嘛?因为初中那段时间,被泻立停的广告地毯式'轰炸'过。
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已经定型,这种密集'轰炸'的效果会打折,所以广告还有另一种形式:'精确制导'。通俗点讲,你缺啥广告给你推荐啥;你感到迷惘了,广告告诉你可以按这种生活方式生活,按这种生活方式生活,你就会感受到幸福了,就不迷惘了;你精神空虚,还有一种强力广告党:宗教,直抵你灵魂深处,告诉你只要皈依了,你的精神就会富足起来,再也不会感觉空虚了。你信不信?你不信,但是身边有太多示例可以说服你。
所有成年人选择的生活方式都或多或少被广告影响过,而且会持续的被广告影响下去。
举个简单的例子,埃及的法老王不会想到要去地中海度个假,他们脑子里只会想着怎么给自己建一个超级陵墓(金字塔), 活着的时候就开始给自己设计坟墓,这事儿现在有几个人会干?这不脑子有病吗?
那些法老们为啥要这么干?因为他们的祭祀告诉他们死后的世界他们依然是法老,所以他们得为日后,哦不,死后做准备。从这个角度看,这些祭祀其实就是他们那个时代最强的广告人,绝对的业界精英!
那是在埃及,在我们国家,唐朝、明朝最强广告人当属那些神游四海的道士们。唐朝盛行修仙、炼丹,这股风潮真是来势凶猛,从最高领导人到村儿里稍微有点钱的人家,无不在在追逐这种可以延年益寿的仙丹,而大多数人吃完少则便秘,多则重金属中毒而亡,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其实是重金属中毒了,他们会认为自己“驾鹤仙归”了。
求婚的时候需要单膝下跪,掏出钻戒。有没有想过为啥是钻戒,因为脑子里飘荡着一句话“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话谁告诉你的?
嘴里嚼一颗德芙巧克力,感觉怎么样?是不是“如丝般顺滑”?没有这感觉?怎么可能?!
失恋了、苦恼了,选择喝酒、抽烟,喝酒可以理解,毕竟酒精可以麻痹额前叶分泌压抑激素,可以缓解焦虑。但是抽烟? 为啥? 因为电影、电视里失恋苦恼的人都会抽烟,装酷的时候也会抽烟。
挤牙膏的时候挤出一长条,挤润肤露或者洗面奶的时候挤出好几道弯,这是不是你下意识的行为?回忆一下牙膏、润肤露、洗面奶的广告,里面大多有挤出大量液体的画面。
说道这里,得带出一个看似玄乎的词儿:洗脑。或者说:催眠。
广告的本质就是这个,但这不是广告独有的。
想象一下,你在地铁拥挤的车厢里,看着一本非常喜欢的书,看到一段章节,看的入迷,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周围的人,完全进入了状态。地铁车门打开,涌进来很多人,你被踩了一脚,一瞬间,你醒了,回到了现实世界。嗯,没错,你刚刚已经被催眠了,看书看出心流,其实就是已经被短暂催眠。
现在去电影院看电影的人重新多了起来,电影正片开播之前会有几则广告,效果太好,直击大脑,因为电影院是绝佳的催眠场所(只要周围玩儿手机的人不多,最好也别有小孩哭闹,要不然很容易被拉回现实),在这种催眠环境下的广告能产生很有效的效果,我想这些广告的播出价格肯定不菲。
看电影的时候,或哭或笑,或焦虑,或恐惧,或享受,或发泄,其实都是处于催眠状态中,只是深浅程度不同而已,但是这种催眠是有好处的,尤其是暴力情绪的隐性发泄,对于缓解家庭矛盾,消除无明业火非常有帮助。毕竟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已经很少有可以直接发泄暴力的地方了,但是人作为动物来讲,具有与生俱来的攻击性,而这些攻击性必然是需要发泄的,观看带有暴力元素的电影(当然观看色情电影也是一种发泄途径,只是目前国内院线还没有实行电影分级制,换做我是广电总局负责人,我铁定会选择电影分级制的,一石二鸟何乐而不为?)发泄掉积累在体内的攻击性,生活会润滑很多,可以消解很多无明业火,俗世里的一些极端事件也能避免不少。
如果对洗脑术和催眠的内容有兴趣,推荐两本书:多米尼克·斯垂特菲尔德的《洗脑术》和阿城的《常识与通识》。
看书最近这几年重新被推崇。
很多喜欢树上村春(嗯,我知道他叫村上春树,但是这样叫更好听)的读者,慢慢都会喜欢上爵士乐和跑步,也会慢慢接受马拉松,为啥?因为村春是爵士乐迷,也是个马拉松爱好者,他的作品里会是不是的谈到这两样东西。读者或多或少的会被影响,我觉得这是一种积极的洗脑,哦不,积极的影响。因为这两样东西会让你的身体更健康,让你的情绪更放松,所以不坏。
但是书店的显眼位置放的更多的是成功学、心灵鸡汤类的书,这类书偶尔看看可以,常年看总归会出问题,因为偶尔喝一喝红牛可以给自己身体心理暗示,调出不错的身体状态,但是天天指望喝红牛激发身体状态,而平时不锻炼不规律休息,这是一种病态的选择。
前段时间看了一些关于佛教方面的东西,可以缓解焦虑,放松状态,放出来,分享之。
“ 心能转境,转境的力量越强大,就越接近净土。 心有力量,容易转境,对凡夫来讲,心没有力量,容易被境转。闷头在家,挺好,一出门看到花花世界,不淡定了。”
“人都喜欢快乐的情绪,也都恐惧和逃避悲伤的情绪,但是所有的情绪都会消逝。举个例子,我们就像在沙滩上玩的孩子,看到快乐的海浪过来我们都冲上去迎接它而且想抓住它,不让它,但它是抓不住的。而看到悲伤的海浪过来,我们都四散开来,躲避它,但它是躲不开的。每天我们在这片沙滩上累的精疲力尽,为何不静坐在沙滩上,不追逐不躲避,迎接快乐的海浪,也承担悲伤的海浪,这样我们就不会再精疲力尽了。”
你看,洗脑这种事儿每天都有,躲不开,避不了。
2016.9.11
上海 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