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守望者
影片的启示录:其实天地下根本就没有差生与优生之分,所谓的优生只是过早地表现得让我们成人满意,合乎我们成人的规矩而已,而所谓的差生也许正在与现实的不合,心灵的未成熟却向往成熟的矛盾做斗争,而年少的他们,在这人生脱变的关节,只要得到师长的轻轻一点,便可展翅高飞。而他们都能够遇到像马修这样的良师益友,那该多好啊!
这是一部法国电影,法语名为“Les Choristes”,翻译成中文即为《放牛班的春天》,而在中文里,‘放牛班’这个名词多为贬义词,放在中文的语境里,即是‘未来没有希望,只能回家放牛的一班人’。在当时的中国台湾,放牛班是一种俚语的称呼,所谓的‘放牛班’在台湾的教育制度里即是‘初中不升学的班’——专给那些被认为没有出息的差生开设,读完初中就进社会大学的班级,里面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出生于社会最底层的家庭,里面的学生大多是贫苦人家。也就是我们中国大陆教育制度里的“普通班”,故该影片流到台湾时,就被翻译为‘放牛班的春天’,进入大陆后也照样沿用这个称呼。
在我们通俗的概念里,放牛班是没有春天的,因为春天代表着希望,代表着未来,代表着美好。而放牛班是差生的集中营,是没有前途的一群小伙子在读书,与其说是读书不如是在玩耍,他们的未来只能沦为社会的底层,只能成为没出息的人,他们怎么会有春天呢?可这部电影却出乎意料地讲述了放牛班的春天,那么,这部电影里的放牛班,到底是如何遇到春天的呢?还是让我们静静观赏影片吧。
电影的开头是一位躺在沙发休息的中年男子接了一个关于他母亲的电话,这位男子是个著名的音乐家,名为皮埃尔。他含着泪光,登上了大型音乐会,进行了一场音乐的盛会,随后,他去参加了阔别已久的母亲的葬礼。
在葬礼完的夜晚,外面下着雨,摆满他个人音乐成长史的房间里,他正思索着什么,却迎来响铃声,他开了门,远远地看到一个陌生人顶雨而来。而这位陌生人是他五十多年来没见的老同学佩皮诺,佩皮诺给他带来一张合影和一本日记本,照片是他在放牛班时期的大合照,日记是他当时的老师马修所写。泛黄的照片,陈旧的日记本,儿时的同伴,引人回忆。
借此,电影的故事便从马修老师的日记开始。马修,一名怀才不遇的音乐家,他在人生低谷的时候,来到了池塘之底,即专为问题青少年矫正教育而设立的寄宿学校,里面的学生全部都是问题少年,在成人的眼中,他们多为性格怪异,行为极端,是被父母,以及所谓的公立学校所放弃的孩子,他们当中有的来自离异家庭,有的单身家庭,有的是孤儿。他们的行为,不被人看好,他们专门捣乱破坏;他们的语言,不被人认同,他们专门谎话连篇;他们的未来,没有希望,连他们的父母也仅仅是为了不妨碍自己的生活而丢弃进这里,更何况在这里的校长,也只是为了获取利益才开设学校。而在当时的皮埃尔来自单身家庭,他的母亲是个餐厅的服务员,当她得知公立学校不再收留无可救药的皮埃尔时,她只能恨铁不成钢地把他放进这池塘之底,接受矫正教育。可在这个池塘之底的学校里,管教的宗旨是以暴治暴,教育的方式是“犯错,就监闭”,而暴力只会催生反抗,罚也只会让人一错再错,因此,一幕幕由皮埃尔与同学们通过破坏的方式来与师长的斗争早已经紧凑地风行。
在影片当中,马修第一天来到校门,就遇到了一个每逢周六就跑到校门等他父亲来接的一个弱小的孩子——佩皮诺,因他的父亲把他带到学校的时候跟他讲过一句“周六来接你”的话。单纯的孩子,每逢周六都满怀的希望逃跑到校门,可每每相遇的都是罕无人迹,落叶飘荡的校门。就在这时,马修来了。马修第一天任职,就遇到了一位老师被学生设置的陷阱弄伤了眼睛,校长的勃然大怒,召集全校师生,势必要惩罚作恶者,校长三申五令,若没有同学出来认罪,那就全体学生轮流监闭六天,并解除一切课外活动。可下面的学生似乎早已习惯他的淫威,没有一个出来认罪以及供串。校长只好坚决地执行他的命令,开始轮流监闭。当校长命令新来的马修在花名册上选一个学生开刀时,马修不禁颤抖了一下。顾于权力,马修只能顺从,随便叫了一个学生的名字,却发现这个学生是一个弱小的戴眼镜的男孩,全体不禁大笑。
马修见识了学生的行为,在第一天上课的时候,不得不鼓下勇气,他大步地走进喧哗的教室,骤然安静,却发现人体道具上叼了一根点燃的香烟。他的处理方式却让所有学生意外,并没有生气,而是幽默地对道具说句:“教室不准抽烟,你也不例外”。可方便往往带给人随便,当马修在讲台差点绊倒的时候,学生们却把他掉下的文件包拿了起来,他们大声喧闹,似乎为了胜利而欢呼,因马修在拼命要抢回文件包时的气喘吁吁。校长听到了喧闹,火急火燎地破门而入,正想着要惩罚作恶者时,马修又来一个令人意外,他为孩子辩护说:“刚在黑板上写了个问题,叫他们安静而已”。
马修在进入教室之前,就被一位忍受不了这群学生的捉弄而辞职的同事告知,这些学生的“过人之处”,而且也帮他指引了弄伤马克桑斯老师的是勒盖莱克。可是他在处理这件事的时候,并没有选择去向校长哈衫举报,而是在让勒盖来克知道到自己被捉到,并且意识到即将受到严厉的惩罚,而心生恐惧的时候,把他带出了教室,悄悄给他两个选择,一是告知校长,接受监闭;二是自愿去医疗室照顾受伤的马克桑斯老师,直到痊愈为止。当勒盖莱克选择后者,马修回到了教室,突然看到刚才正委以重任,让他管理好班级纪律的皮埃尔在黑板上用粉笔照着他的模样在画头像。皮埃尔突然看到老师降临,慌得动弹不了,马修见状,并没有恐吓他,也没有惩罚他,突然说句:“画得这么烂”,随后他命令皮埃尔面向同学,不准看黑板,并拿起了粉笔,照着皮埃尔的头像在黑板上涂鸦几下,下面的同学看到老师画的正是滑稽的皮埃尔,不禁哄堂大笑。
而学生的捣乱依然不减,他们破坏公物,他们背地里嘲笑老师。就在一个夜里,当马修正要回去了与学生共同居住的宿舍的时候,在宿舍门口,他突然听到了“歌声”,可这歌词却正是攻击他的内容“你会完蛋的,秃头。轮不到你来拿主意”。马修推门而进,看到老师的同学都慢慢地用敌视的眼光安静下面,唯有那个吹着风琴的科尔班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依然用他五音不全的声音在唱着。可马修依然没有选择惩罚,而是继续叫他唱,顺便用正确的发音用原来的歌词教导了他。而所有的同学似乎都慢慢的感觉到这位老师的可靠,不至于像其他老师那样把他们当小混蛋对待。
电影来到了这里,高潮也随着这一歌声来临,因为马修意识到这里面有很多具有音乐天赋的孩子,于是他开始了策划,利用音乐去教育他们。第二天,马修就开始了组建合唱团,他轮流地聆听各个学生的歌声,甄别出那个唱高音,那个唱中音,以及那个唱低音,而不会唱歌的佩皮诺就被荣升为合唱团的副指挥。全班同学,各司其职,无一例外被零落,当然,除了皮埃尔,因为他正被校长惩罚着去拖地,而马修最后也让他唱歌,以便选择,可皮埃尔的性格怪异,不愿意唱,宁愿对马修吐舌也不愿意张嘴。而马修也只要顺其自然。合唱团的歌声开始在学校里嘹亮,学生们少了时间去捣乱,而皮埃尔却总是独自一人悄悄回到教室,对着黑板上的乐谱在吟唱着。当马修在一天晚上经过教室的时候,他似乎听到了一种天籁之音,他靠近教室,看到了皮埃尔。两人的相遇,也是皮埃尔的人生转折点。从此,马修开始在合唱里面添加了一段皮埃尔的独唱,一颗音乐的种子就此在皮埃尔的心里诞生。
电影的高潮也开始了进行,而欲知后事高潮,百闻不如一见,请观看影片。下面便是分享马修在对待没有春天的放牛班的时候,是如何让他们绽放的。马修作为老师,身兼师长权柄,可并没滥用。他在对待犯下严厉错误的勒盖莱克,并没有以暴制暴,而是选择怀柔的手段,激发他的愧疚心以及同情心——但看影片中勒盖莱克守护在马克桑斯的病床时的愧疚神情。他在对待“天使的面容,魔鬼的身躯”的莫昂奇的时候,并没有选择防备,而是选择信托,明知道他不会管理班级,却依然委任他暂时代替自己管理班级的纪律。他对待所有学生的未来,没有选择标签格式化,而是选择去发现他们的亮点,并要为他们种下梦想的种子,最后他发现了皮尔迩的音乐天赋,并极力地规劝她的母亲为他报名音乐学校。
也许影片中的马修老师并非个伟大的人,他或许从没想过自己的教育方式会让学生成才成名,可他遵循的却是最高明的教育方式。
回顾当下
其实在我们的社会当中,我们不乏有放牛班,他们也许是学校里的差生,或是家里不被看好的孩子,他们总会被人标签化,或被拟兽化。差生被老师放弃,甚至劝退的现象一直存在,因他拖累了班里的平均分,破坏了纪律。也导致了一些青少年过早地感受到人情的冷暖,而有的不思进取,终也被老师的标签化成功地化成了名副其实,成为社会的危害或累赘。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其实天地下根本就没有差生与优生之分,所谓的优生只是过早地表现得让我们成人满意,合乎我们成人的规矩而已,而所谓的差生也许正在与现实的不合,心灵的未成熟却向往成熟的矛盾做斗争,而年少的他们,在这人生脱变的关节,只要得到师长的轻轻一点,便可展翅高飞。而在这个时期的孩子,拥有一个良师益友是多么重要的事啊。可现实往往只会让人大失所望,这样的孩子,通常的情况只会遇到一些净以成人价值观为标准的老师,他们手握师者权柄,早已把他的成长批判地一无是处了。
还是让我们向马修老师学习吧,懂得给以孩子信托,为这些所谓的差生赋予一份责任,我知道你现在不行,但我相信你以后能行;懂得愧疚心、同情心对一个人的一生是多么的重要,因他是人性的光辉;懂得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并种下梦想的种子,因他是孩子未来的灯塔。
教育启示
对孩子的教育,要有信托精神,知道他现在不行,但要相信他未来能行。对于不自信的孩子,还能给与他信任的托付,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件事啊。试想着若自己是班里纪律最差的人,突然被老师指名来担当纪律委员,你是否也在受宠若惊的情况下,而开始深信自己是个好学生呢?
对于看似不可一世的孩子,我们尽量去激发他的愧疚心、同情心,而不是用暴力语言去遏制、以及标签化。试想着自己是个被所有成人都嗤之以鼻的孩子,面对着他们的暴力语言的改造,你是否是乖乖听话,也许更多的是变本加厉吧,因没有认同,而恰好愧疚心是人性的光辉,不妨试着在孩子的体内去激发它吧。
对于孩子的性格,我们更多的是应该去发现他的闪光点,而非执着于追究他的缺点。万物两面性,人也不例外,更何况这些还未经人事的孩子,那知道这样成人眼里的是非观呢,他只会把我们成人按在他身上那丑陋的标签扩大化,直到变成名副其实而已。还是让我们把孩子的天赋找出来,点亮孩子未来的灯塔吧。
希望阅读此文的朋友们,能够抽出时间完整地欣赏这部杰出的电影,顺便也点点手指头,把此文转发到朋友圈,让更多的家长可以通过这部电影受到受益匪浅的启示。
相信坚持原创,定能赢得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