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楼梦开篇的判词和演曲,到后面的情节进展,只要看红楼的人都避不开薛宝钗和林黛玉二人的对比。
上一篇《轻松读红楼6 木石前盟的由来》,详细分析了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可能存在的木石前盟,应该是由贾母出面,与林如海的口头约定。
今天我们接着分析金玉良缘是如何而来。
一、你孝满我进京
第二回 “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堪堪又是一载的光阴。谁知女学生之母贾氏夫人一疾而终……”也就是说黛玉六岁母亲去世。
第三回 林黛玉入府在王夫人处说:“在家时亦曾听见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宝玉比黛玉大一岁。
贾母说:“等过了残冬,春天再与他们收拾房屋,另作一番安置罢。”……当下,王嬷嬷与鹦哥陪侍黛玉在碧纱橱内。宝玉之乳母李嬷嬷,并大丫鬟名唤袭人者,陪侍在外面大床上……古之男女七岁不同席,可见当时黛玉进府将近七岁。
二十二回宝钗正月二十一过十五岁生日。第二十六回,是第二年的春天,宝玉和王熙凤被魇了,对通灵宝玉说了一句:青梗山下一别13年矣!古人将胎中算作一岁,证明此时宝玉是十四岁。这两节时间推算很精确,宝钗比宝玉大两岁。再推算起来宝钗进府时就是十三岁。
宝钗十三岁时,还有什么事?黛玉十岁呀,黛玉十岁代表什么吗?
古代人主要有着三种不婚的禁忌习俗,分别是:同姓不婚、士庶不婚、居丧不婚。黛玉进府时需要守母丧三年,不得议婚。出孝期时正是十岁。
蟠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机会,一为送妹待选,二为望亲,三因亲自入部销算旧帐,再计新支,——其实则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因此早已打点下行装细软,以及馈送亲友各色土物人情等类,正择日一定起身,不想偏遇见了拐子重卖英莲。
黛玉能议婚,宝钗就进京,还有比这更巧的事情吗?宝钗进京的缘由需要如文中一般,说明一二三吗?是画蛇添足还是欲盖弥彰?
二、贾母与王夫人的态度
第三回,黛玉初进府时,王夫人因说:“……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黛玉……陪笑道:“舅母说的,可是衔玉所生的这位哥哥?……况我来了,自然只和姊妹同处,兄弟们自是别院另室的,岂得去沾惹之理?”王夫人笑道:“你不知道原故:他与别人不同,自幼因老太太疼爱,原系同姊妹们一处娇养惯了的。若姊妹们有日不理他,他倒还安静些,纵然他没趣,不过出了二门,背地里拿着他两个小幺儿出气,咕唧一会子就完了。若这一日姊妹们和他多说一句话,他心里一乐,便生出多少事来。所以嘱咐你别睬他。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
王夫人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老太太会让你和我家宝玉住一起,你还是得注意分寸,不要与他亲近,不然我可是会生气的啊~~
这是黛玉初进府,还没有遇到贾宝玉的时候,这个舅母的谈话是不是歪楼了?打这么多预防针,句句针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关系,是为了什么?
木石前盟确乎是可能存在的,而王夫人是反对的。
而贾母的态度呢?第五回“今且说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便是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这时候两人都住在贾母的院子里,贾母岂有不知的道理?
可见贾母支持的是木石前盟,王夫人支持的是金玉良缘。贾元春的赏赐也说明了王夫人的态度。
三、宝玉、宝玉,名字中的大乾坤
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
三人果然都往宝玉屋里来。一进来,黛玉便笑道:“宝玉,我问你: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宝玉竟不能答。三人拍手笑道:“这样钝愚,还参禅呢。”
宝玉的名字暗含薛宝钗、林黛玉二人的名字,这样“钝愚”的贾宝玉,有何贵?有合坚?假的宝玉,无他,娶了宝钗就贵,去了黛玉便坚。
一个是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嫡女,嫁妆丰厚,却无官家背景。
一个是四代列侯兼书香门第的林家嫡女,林海字如海,学海文林之谓也。虽支庶不盛,但同年照扶甚多。
“婚姻之道,谓嫁娶之礼”,“男以昏时迎女,女因男而来。嫁,谓女适夫家;娶谓男往娶女。论其男女之身谓之嫁娶,指其合好之际,谓之婚姻”。
大概贾母想娶林黛玉,实在是因贾宝玉最类老国公,一直没有放弃贾府中兴的希望,想让这个来历甚奇的孙子走出条科举之路来。
而王夫人,二子一女,贾珠已经为科举所丧,元春终日不得见,只剩了一个宝玉,大概只想守着这个仅剩的孩子,让他做个富贵闲人吧?
可见薛宝钗和林黛玉实在是为贾宝玉的将来选出的两条路。
讽刺的却是,娶了劝他读书上进的宝姐姐,做的是富贵闲人;娶了最懂心意的林妹妹却要做他最厌恶的国贼禄蠹……
不知道若是贾宝玉早知这些是不是对待二人会换一种态度?
一句话结尾:丈夫志在自立,岂可仰仗于婚姻耶?——《东周列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