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觉得吃饭就是天经地义的事,从没认真的在享受饭菜时去觉察食物带给自己的快乐也没有一种和食品的对话,连接感。
看到别人分享的就粘贴如下
1、吃的过程中,我会问我的胃是否想再吃,还有容纳力否?能感觉到菜品之间互动。他们好像也是在口腔这个讲演台上,一个跟着一个,一个话题会引发另外一个人的情结。旁边放着的那一碗汤,像主持人。当话题进行不下去的时候,主持人往往插一嘴。特别是比较枯燥的演说,比如说一块山药的发言很干涩,主持就想跳出来救场。
2.单个菜品细嚼慢咽,好比讲台上一个人把话尽情的说完。如果总是试图多个菜品同时咀嚼或者是在中间插入别的菜品,这更像七嘴八舌的争论。
3.除非有邀请,就是你在咀嚼某个菜的时候,你会天然的感觉需要“就”着另外一个菜或者是添一口饭。这时候也需要谨慎的做一个分辨。因为有的时候不是双方的“如约而至”,而是单方的“空降”。
3.汤是主持人,主持人说话时机?就是开场前和结束后,这个两个时间是比较适当的。其他时间主持人最好闭嘴,否则喧宾夺主。主持人话多,导致菜品在胃里继续吵架,所谓当面不说,背后乱说,有一种胃的症状叫“嘈杂”,是否与此有关呢?喜欢中途喝汤“汤泡饭”的人,是否也常常不能听别人把话说完就发表自己的看法呢?
4.口腔是大讲台。表达自己的菜品都要按照讲台的规则来,他们用的是同一种语言,但是表达的内容不同。精彩之处会有观众共鸣,那么舌头下面分泌的消化液就会比较多。相反,表达不靠谱的,激怒了观众,也有被赶出讲台的。有的甚至根本不允许上台,谁会听西瓜皮的高见呢?
5.清白两个字的理解。我是清白的,感觉生涩,无害。就像小白菜叶子的感觉。青白与添油加醋后的肉类相对应。
6.看到一些美丽的食物。比如说小白菜叶子,如翡翠般水润剔透;汤面的油花,吹口气后,简直就是个万花筒;比较干面的紫薯,用手掰开形成自然断面,真是奇峰耸立、怪石嶙峋啊!豆皮上的褶皱,亮黄色的底子上,似波纹、似峰峦、似天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