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 “吼叫”教育

I型教育方式在相同时间内,正常交流与陪伴占据80%-90%以上时间,伴随喜怒哀乐,B情绪随事件正常出现。儿童对A情绪中的B生气和呵斥会有一定感知,但不会停止哭闹等情绪,B情绪对儿童的印象影响不大,可以解释为原来这样做也会惹你生气,情绪不至于惧怕,对停止哭闹有一定作用,但不会起决定性作用。

II型教育方式

在相同时间内,无陪伴与无交流占据8090%,出现10%的时间内A和B情绪各占一半,那么儿童对B情绪的印象与对A情绪的印象相当。也就是一出现会产生一半正常一半生气吼叫。儿童面对50%几率的潜在吼叫,会抑制制自己大喜大悲的情绪,表面并与与之抗争,内心已经留下相应的印象。对哭闹情绪有一定的震慑,甚至儿童当场会停止哭闹,但会产生惧怕心理。

对比,虽然看起来两种都是对儿童进行所谓的“生气与吼叫”,想要借此平复情绪,但感受与结果大相径庭。(简单来说,一个经常陪在一起的人,对儿童的几句吼叫,他不会害怕,甚至可能会继续闹,需要采取其它方式制止,和长期的情绪控制培养,比较难搞。另一个不常在一起的人,对儿童的几句吼叫,儿童的直接感受是平常都没管我的一个人,一来接触就是吼叫,要么是恐惧,要么是置之不理。出发点和方式都一样,但结果是不一样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