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的简书锁文
20200302
俗语讲: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呀,的确,只要在简书里边站,就会有被锁文的经历,除非他不说不言不落笔,要是那样的话,还来简书做什么呀。
第一次被简书锁文,我是很气愤的,以至于想要骂娘,因为无论如何,我的简文也不至于被锁呀,那是一篇介绍曾经的北陵电影院,现在是“沈阳审判日本战犯的特别军事法庭旧址陈列馆”,这样的简文居然也被锁文了。那个时间,与我有类似经历的人很多,简书上充满了抱怨。然而所有这些都于事无补,事实是不会改变的。
在一段时间以后,简书开始有了申诉的机制,通过申诉,我的一些锁文也被解锁了,似乎事情也就结束了,然而并非如此。
最近又写了几段简文,有一些也被锁了,随后就有通知,提示可以申诉,果然,申诉之后就被解锁了。
从愤怒到心平气和的申诉,我觉得我有些变了,简书也在改变,猛然之间,似乎又有些醒悟,或许先前的情绪与行为,似乎有些任性了,也有些过于自私了,而且简书的行为也是如此。
简书的锁文,绝非是凭空的所为,锁文也是无奈之举,而身处简书平台的所有的参与者,也是同样,在这里简书是皮,参与者是毛,只有皮之安好,毛才能存焉。当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似乎一切也就释然了。
那么简书是如何进行锁文的呢,当然我是不知道的,简书也不说,但是从我被锁文的经历,大约也能猜想一二,或许也不过如此吧。
为了验证我的猜想,我试图获得一些数据,比如简书的注册人数,有效的在线人数,简书发文的总数量,每日发文的总数量,支持简书运营的人员的数量,每天工作的时间,实际上我想得到的数据就是,简书无法做到确切的审查每一篇简文的内容。那么简书又如何做到审核与锁文的呢,猜想的,应该是大数据的机器评审,而这个过程,也就是完成了初步的筛选。
实际上,每一个简书作者,对于自己的言行,都是只晓得,都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当简书的初审结果出来之后,作者都会知道是否应该被锁文。如果觉得不该被锁文,那么就可以申诉,进行复审,而这一次估计会是更加细致全面的考量了。这样的评审机制和评审过程,可以说是机智和高效的,也是合理的。在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可能发声,然而如果把控不利,是会殃及平台的,而复审机制的存在,既保留了每个人的话语权,也屏蔽了一些浮躁,但也会阻断一些真正的意见,也是无奈。
当有了这样的认识之后,自然也就理解了简书,实际上也是一种自我认知的提升,算是一种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