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性压抑之后的性狂欢,几代人多年累积的,因物质的匮乏而产生的对物质的渴望,终于在如今,随着网购的便捷和商品鱼目混杂带来的廉价中,爆发了
外国人一定想象不到中国人购物的疯狂。
许多年前,每当过年,一整年拮据的生活产生的消费欲望,在过年的这一刻得到了释放。不计价格,不计品质,争先恐后的抢购一切吃穿用品。以致于产生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平时卖12块钱的猪肉会在两天内涨到20(还不一定抢的到)。超市会在大年前几天空空如也,人们避难一样的疯狂抢购,然后窝在彼此的家中,吃,玩,睡……
时至今日,这种狂欢竟然衍生了一种年轻化的表达形式,即人尽皆知的“双十一”。
每次在双十一过后,看到长长的取快递的景象,听着“xxx销售额突破了xxxx亿”的新闻,只想感慨中国人的购买力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也许政府会觉得这样蛮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买家花点钱,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卖家赚点钱,多少商贩因此而发家致富,似乎皆大欢喜。
可是这背后呢?大家真的需要那些东西嘛?为什么每次狂欢之后,有大量的返货现象呢?为什么会产生所谓的剁手党呢?为什么双十一之前,要提前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搞预售呢?
销售们,可不可以不要再骚扰我们了?每次打开电脑,弹出的广告中,“某明星婚姻不幸是真正原因”、“某富二代死因”之类的垃圾新闻已经被一水的双十一狂欢的消息取代。让人啼笑皆非。
前不久,某宝又搞出了为双十一集赞的活动。我在某个昏昏欲睡的夜晚,被四五个微信好友,让我为她点赞的消息惊醒。碍于情面,只好打开某宝,一一点赞。一边心疼自己为此而浪费的时间,一边诅咒这个被销售们操控的消费时代。
可是,请思考一下,这热闹的狂欢背后,是否掩盖了一群人某种精神上的空虚呢?孤独、拖延,似乎成了很多人的常态,尤其在非工作日。这是我在身边的同事和老同学身上看到的可怕现象。
希望这疯狂的第三消费时代早点结束。没钱,挺好,至少还能在此时保持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