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我一直认为我在泉峰小学当老师的那个阶段,是我教育生涯中的黄金阶段。记得那时候学校的学生大概在280个左右。老师总共十二、三位,除了四位年长一点的老教师,其他都是年轻人,大家同在一间办公室,特别是几位年轻的小伙子,讲起话来,时时妙趣横生,引得大家总是笑声满堂。
大家都知道我的反应向来有点慢,所以他们经常出些小难题,故意考验我。比如郑老师那次出题:某人买了一斤青菜一斤辣椒,青菜两元一斤,辣椒三元一斤,中途他又想退一元钱辣椒,加一元钱青菜,你说卖菜的人称砣应该往前赶还是往后赶?如果,他想退一元钱青菜,再加一元钱辣椒呢,那称砣又该往前赶还是往后赶?这么复杂转了好几个弯的题目,我一时怎么想的过来?急的我一会儿说“往前赶”,一会儿又说“不对不对,往后赶”。他们笑过之后,又慢慢分析给我听,为什么退辣椒加青菜称砣要往后赶、退青菜加辣椒称砣要往前赶,赚足我的崇拜感,让我输得心悦诚服。
还有,他们还知道我喜欢抬杠,有事没事就找点杠子跟我抬抬。而我这人,头脑一根筋,抬杠是一定要抬到底的,哪怕是全办公室其他人都不跟我一个立场,我也毫不妥协,还总是自诩“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其中最“著名”的两次抬杠:一次是关于“狮子后半截身子有没有长毛”的争论,一次是关于“风筝是画面在下还是竹架子在下”的争论。因为我有一次在电视上看到狮子只有颈子上长满了长长的毛,而后半截身子根本看不出长了毛,所以我就武断的认为狮子后半截身子是没有长毛的(你们不要奇怪,因为那时家家户户还都看的是黑白电视机),可陈赛辉老师硬说狮子属哺乳类动物,长有皮毛是这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我也承认狮子是哺乳动物长有皮毛,可却始终强调狮子只在颈部和尾端长了毛,后半截身子就是没有长毛,还说自己明明是亲眼在电视上看到的。就这样我们抬得不可开交,直到陈爱红老师找出新华词典来,查阅了“狮子”一词的解释:“猛兽名。体大雄壮,身呈棕黄色,尾端生丛毛。雄狮颈部有长鬣。产于非洲和亚洲西部。属肉食类,常捕食羚羊、斑马、长颈鹿等。”才算解了围,原来我看到的是雄性狮子,颈部长得是长长的鬣毛,身子后半截也是长着细毛的,只是对比之下,看到就像没有长毛一样。
再说为风筝的事争论的那次,我认为风筝的画面是在竹架子下面的,所以风筝飞上天我们看到的都是美丽的风筝画面。可其他老师偏偏说风筝是画面在竹架之上的,因为风筝线是绑在竹架子上的,只有这样人才可以牵着风筝线让风筝在天上飞啊,我跟他们争啊争啊,全办公室的老师没有一个同意我的看法的,可我依然坚持,并声称要用事实来“说话”(各位也不要奇怪,因为那时候农村还很少见到风筝的)。直到后来有位老师上街,买了一个风筝,才解开这其中之疑:原来风筝画面的确是在竹架之下的,风筝线也的确是绑在竹架子之上的,只是绑在竹架子上的线又从画面上穿了一个小孔牵到画面下来了,所以放风筝的时候,人就可以顺利的把画面朝下的风筝放上天了,而我们抬头看到的当然是美丽的风筝画面而不是横竖交叉的竹架子。哈哈哈其实“理越辩越明”,喜欢抬杠真不是一件坏事,只要抬杠的双方能本着把事情彻底弄明白的心态,很多时候,真的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观察事物、认清事实呢。
哦,对了,我还有件糗事,也讲出来给你们听听吧:有一次天下雨,由于路上泥泞不好走,我就从家里带了一点中午饭到学校里去吃。卫老师和陈老师家都是住在学校里面的,每次吃午饭的时候,他们总是很客气地叫我去夹菜。我特别喜欢吃卫老师自己制作的豆腐乳,那天中午我就去夹了一块,然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津津有味的吃饭,可吃着吃着,我一不小心把剩下的半块豆腐乳掉到桌子上了,我用筷子夹起来看了看豆腐乳,又低头看了看桌子,实在舍不得把它扔掉,心想桌子应该不会太脏吧?于是一闭眼,“吧嗒”一声,就吮进了嘴里,这时候我猛一抬头,看到陈赛辉老师正瞪大眼睛惊讶的看着我呢,我一下子脸红了,捂着脸大喊:“你不许讲出来,你不许讲出来……”他看到我那窘迫的样子,忍不住大笑起来,我想想也忍不住好笑,办公室其他的人,看我们两个在傻笑,也不知道我们两个到底笑什么,问我们 ,我们两个又都不说。他们一脸疑惑,我想,现在他们如果知道原来是笑一块豆腐乳的事,那他们也一定会跟着笑起来吧?
太多太多美好的回忆啊!尽管那时候上下课用的还是手摇的铃铛,平时测验用的试卷,还是钢板刻印出的试卷,总之,各方面条件远不及现在,可那时候,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就是觉得快乐远远多于现在。无招生之乱耳,无“新冠”之劳神,生敬师,师尽职。学生如生龙活虎,老师多灵魂有趣。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学生要跳楼,家长要拼命之类。倒是每年快过年的时候,请老师喝“杀猪汤”的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