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熊:孩子爱生气?三招搞定“炸毛”娃!

各位家人们,大家好!我是习惯熊分享官伊晴麻麻。

我的本职工作是初中英语老师,目前任职于一家私立民办学校,有超过十年的英语专职教学经验。

2016年我迎来的我的第一个宝贝,是一个可爱的小姐姐,活泼爱笑,爱表演,爱表达,仿佛每天有说不完的话。我给她取了一个英文名,叫做Lydia,寓意为头脑灵敏,健康富有。

2018年,Lydia有了一个小妹妹Sunny。相较于姐姐,妹妹沉静、温柔,性子永远不急不缓。但她总是很贴心,当我忙碌了一天回到家里,Sunny会第一时间跑过来,给我拿拖鞋,还会在我手指受伤的时候模仿我的样子亲亲我的伤口,是一个贴心的“小可人”。

各位亲爱的们,我想问问,在你家里,在两个孩子之间,是不是更小的那个,更“乖”的那个,总是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呢?

这样的关注也许是无意识的,比如时不时喜欢亲亲Ta的小脸蛋,到家第一时间,会抱抱Ta,也喜欢抱着Ta?

那么,老大看到会有什么反应?

没错!老大会吃醋!

尤其对于Lydia这样性格外向,急躁的孩子!是可忍孰不可忍?

于是,频繁的二孩之间的战争爆发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前天晚上,Lydia和Sunny在画画。妹妹无意之间误用了姐姐的画笔,姐姐发现了。这下,大战开始了。

姐姐立刻提高声调,叉着腰(颇像我们平时教育她的样子):“你为什么要用我的东西!还!给!我!”

妹妹被吓懵了,紧紧地握着画笔,小声说“是我先拿到的。”

姐姐看到妹妹不给,立马上手抢。把笔抢到了,还立刻用笔打妹妹的头。

妹妹嚎啕大哭起来... ...

爸爸听到妹妹哭,又看到妹妹脸上的红肿,下意识地抱紧妹妹,责骂姐姐。这下姐姐彻底“炸毛”了,开始大喊大叫:“我不要妹妹!我最讨厌妹妹!妹妹最讨厌最讨厌!”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这样的场景熟悉吗?

你家里,是不是也有这样“吃醋”“争赢”的同款老大?

那么,老大吃醋了,动不动就“生气”甚至表现出“歇斯底里”的愤怒,妈妈可以做些什么呢?

思维导图组织架构模板我是这样做的。简单概括为“ACT”,act三部情绪引导法。

Apart 分离

制止其行为,让孩子自己待一会儿——离开当下的场景。

出现了姐姐极端愤怒的情况时,我的第一步是带妹妹离开这个场合,让姐姐单独呆一会。并且告诉姐姐,妈妈觉得你现在很生气,妈妈也很生气。我们都暂停一下,妈妈就在门外,当你觉得好一点了,就来找妈妈。

当孩子非常生气时,离开愤怒的源头和是他愤怒的场景,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歩。只有帮助孩子冷静下来,帮助他们自己实现重新的自我控制,才是一切“教育”“说理”的前提。当孩子正在大发雷霆时,需要自己待一会儿,那一刻他是无法接近的,只有当这些结束时他才需要回应父母的拥抱。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Comfort  安抚

努力让孩子平静下来。

姐姐通过独处已经安静下来了。尽管脸上还挂着泪痕,抽抽搭搭地。这个时候,我轻轻地抱住她,问她:“你刚刚是不是很生气?能不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

因为姐姐爱说,并且能够说清楚事情的缘由,所以我选择让她自己来说。

当然,如果你的孩子说不清楚,年龄较小,可以选择让父母简单地描述孩子的情绪。如:“妈妈知道你刚刚很生气,对吗?”

姐姐开始断断续续地边哭边描述刚刚经历的事情,在整个过程中,姐姐仍然很伤心,边哭边说。没关系,此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听他们说,在说的过程中不指责,不评价,并且给孩子持续的肢体接触,比如把孩子抱在膝盖上,或者拥抱他们。

奥轻柔的细语、摇篮曲、拥抱等亲密的安抚可以使得孩子的情绪快速平复下来。比起孩子说了什么,其实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不论你做什么爸爸妈妈都还爱我”,这种无条件的爱是孩子舒放情绪、建立自信心的最佳秘方。


Transform  转移

如果孩子年龄较小,那么孩子的注意力时间会比较短,容易被有意思的活动所吸引。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想一些开心的事情或者注意一些有趣的东西。

例如一些肢体运动,如击打沙袋或枕头、拍球、跑步、胡乱涂鸦、画生气的怪兽或者把积木搭出高高的楼然后推倒、用布偶重演愤怒的场景等。


当然,在转移注意力的时候,孩子可能会大喊大叫。我们先要允许孩子的这些行为,因为大声哭泣也是一种有效的转移或发泄孩子情绪的方法。比如妹妹在生气的时候,就会大叫,大哭,发泄她的情绪。我们都需要先看见并允许这样的行为,千万不要说“哭什么哭?”或者“你是男孩子,要勇敢不能哭!”

哭,是最廉价有效的舒放情绪的方式。

那么,孩子情绪平静后,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呢?可以问孩子一些问题(3W)3W问题。

1、发生了什么事?(What)

——是谁让你生气了?

——是不是不想和他人分享或者轮流等候?这对你来说很困难的吗?

——你是不是不想做一些事情?

2、当时你有什么感受?(How)

——不公平?

——悲伤?

——仿佛要爆炸似的?

3、如果类问题——尝试让幼儿具有同理心。(Whether)

——如果你的玩具被抢了你有什么感受?

——如果别的孩子不愿意跟你分享玩具你有什么感受?

对待任何一种情绪,学会以上三个步骤,我们就不会对这种情绪感到恐惧和抵触。

图片来自“摄图网”,侵删


引导孩子适当表达愤怒,并且避免“破坏性”的表达。让孩子逐渐学会自我发泄,排解“愤怒”的情绪。帮助幼儿理解愤怒情绪的由来,坦诚自己的感受并且引导孩子逐渐学会用同理心对待他人。

对待当前的情绪承认、接受、悦纳,不仅是孩子,也是成年人应对自身情绪很好的办法,希望每一个人都能眼中有星光,心中有暖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