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听了一个学者的讲座,这个教授主研中国古代文学。全程讲座让我听得津津有味,而除了专业知识之外,还让我想起了另外一篇文章和前几年的一件事情。
在讲座临近结束的时候,教授抛给我们一个这样的话题,他说,老人其实与孩子一样,他们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之外的。换句话讲,在老人与孩子生理机能不够健全的时候,他们的意识是模糊的,他们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
看到这个,你想到了什么呢?我想起了前些年的老人摔倒事件,这个曾经名噪一时的社会问题,在不断发酵中,以一个“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的话题落下帷幕。
彼时我还在高中的大海里沉浮,而我们的语文作文却总是与这类社会问题连接甚为紧密的,所以,无意间我在一本课堂内外的作文杂志上看到了一篇关于这个社会问题的作文,观点与其它的众口一词很不一样,概括起来是这样的:医学上有过研究,老人到达一定年纪后,身体机能会衰弱,大脑神经会出有一些异常,当他们遇到被车撞倒的事故时,大脑会反映出曾经受过伤害的类似的景象,而曾经受到伤害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赔偿或者道歉,所以面临类似的情况,他们做出的反应不一定是当下的,很有可能是对过去的某一状况的反应。
当时的我看到此很不以为意,认为这只不过是为了显出新意而做出的论调,毕竟,客观来讲,老人没有那么坏,但未必都好。
而今天突然的再次听到一个类似的观点,突然觉得,这个观点是可以被接受的,为什么不呢?的确,老人依旧有好有坏,但未必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坏的彻底和好的彻底。在我们的回忆中,外祖父母、爷爷奶奶们是不是和蔼的不得了?但他们真的那样无暇吗?他们对我们有真真切切的爱,但对外人也确实是那样的无私吗?
孩提时期生长在农村的我,我其实是看到过诸多的老人家不通事理的样子的,他们固执的那种样子,就跟一个哭闹的小孩儿不拿到糖誓不罢休的样子何其相像啊,一样的固执,一样的不考虑自身以外的因素,而我们能忍受小孩闹个不停,却不能忍受他们一点儿的无理。
老人的坏,的的确确也是有的,可能大部分认知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农村家庭主妇吧,她们总是愿意以最坏的恶意去忖度每一个不熟识的人,但这其实不分性别的,不分地域的。出门在外,我也遇到了无数这样的人,他们总是给我一种深深地恶意。不得不讲,某一个年代里,苦难的日子或者其它的外部大环境造就这样一个时代的人,为我们留下了这样一个群体。
可是我们能够容忍小孩啊,因为小孩还没有经过这个社会的淬炼,也可以说没有被这个社会染色,他们就是本本真真的人体,带有最原始的人性。不能忍受老人,是因为他们经验足够丰富,而我们无法原谅一个本应该作为前辈的人成为一个这样的一个令人气愤的人。
但是我们都一样,都会由小孩长来,仍然以与小孩部分相似的性格离去。所以,在尺度之内,不妨,稍多一点耐心,稍多一分宽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