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1
作为精神正常的普通人,得知天才是疯子时,究竟应惋惜英才,还是庆幸自己?据《天才、狂人和梅毒》一书记载,贝多芬晚年发疯了,经常“在维也纳大街上疯狂跺脚,边走边哭……”一直持续到他去世。莫泊桑42岁时精神病发作,曾开枪割喉自杀。“他在死前(住院)变得很暴力,必须以机械设施将他束缚。”
972
王尔德视苦艾酒为创作灵感之源。他说 “一杯苦艾酒下肚,你见如所愿;两杯之后,事与愿违;酒过三巡,世间真相如实展现”。他还说:“我有一个发现,如果饮用足量的酒,就可以产生一切沉醉的效果”。美国人海登在《天才、狂人和梅毒》书中披露:“王尔德每天喝一公升以上的白兰地以及大量的苦艾酒”。
973
强调一种事实或一个方面,比面面俱到、四平八稳的说法,更真诚,也更容易出真知灼见。自称唯美主义者的王尔德说:“唯浅薄之人才不以外表来判断。”桑塔格在《反对阐释》一书的开头引用了上述句子,可见她是极欣赏的。我们常说“透过现象看本质”,好像透过现象是很容易的事,而外表包括细节都不重要。
974
艺术与信仰及魔术是一种什么关系?不好说。反正魔术表演没有多少艺术,宗教题材的壁画以及喇嘛教的唐卡等又与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宗教信仰可以为艺术添光加彩,这是肯定的。桑塔格在《反对阐释》书中说:“最早的艺术体验想必是巫术的、魔法的”。问题是,人类惧怕鬼神的幻觉是否也属于艺术体验?
975
桑塔格的“反对阐释”,是一种旗帜鲜明的态度。因为“当今时代,阐释行为大体上是反动的和僵化的。像汽车和重工业的废气污染城市空气一样,艺术阐释的散发物也在毒害我们的感受力。”(据《反对阐释》)正确的理解,不妨从去阐释开始。但现代艺术也在“逃避阐释”,它们或者变成戏仿,或者变成非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