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8

曾国藩作为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所著的《曾国藩家书》,也是影响深远。里面共有330封家书,也是历史上保存最完整的家书。给我印象极深的是他的修身篇。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琐事和困难。面对这些细碎又烦心之事,能够静下心来理清头绪的人并不算多。

做事,最重要的是耐烦。生活中的麻烦谁都会遇到,但是耐烦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做事没耐心的人,很难走向成功。唯有不厌其烦,才能更容易取得成功。

晚清名臣曾国藩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度,很重要的一点是,他遇事耐烦,也不怕烦。

耐烦之人必成大器

淮军创建之初,李鸿章推荐的三个人才,前来拜见曾国藩。

曾国藩没有立即接见他们,只是站在暗处悄悄地观察着。

半个时辰过去后,曾国藩发现,那三个人当中,已经有两个人等得不耐烦了。其中一个东张西望,看屋内的摆设;另一个虽规规矩矩地站在庭院里,却神色焦急。

只有一个人,神态自然。那人相貌虽然平庸,却器宇轩昂,背负双手,仰着头看天上的浮云。

仔细观察完后,曾国藩对如何使用这三人,已经有了成算。

他对李鸿章说:“你推荐的这三个人当中,只有一个人才堪大用。”

李鸿章忙问:“老师是如何得知的?”

曾国藩捻着胡须,微微一笑说:“做大事,最重要的是耐烦。这三人当中,只有一人耐得烦,必成大器。”

事实证明,曾国藩的判断是非常准确的。被他看中的那个人,就是日后的淮军名将、中法战争中的大功臣刘铭传。

耐烦之人每临大事有静气

曾国藩曾经说过,“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

其实,不仅当官要能耐烦,任何人做任何事都要能耐烦。

耐得住烦是一种修行,也是为人处事的重要条件。

“能耐”不如能“耐”,耐烦的人,能够包容人事物境的纷扰,不怕烦难,不惧干扰,锲而不舍,坚忍不拔”,耐烦的人,能够掌控自己的杂念妄想,消融烦恼,保持温和平静。

古人云:每临大事有静气,稳住阵脚心不慌。重点就是“耐烦”。

遇到大事,危急时刻,怨天尤人不是办法,只有静下心来冷静思考、慎重处理才是根本之道。

不然的话,心急如焚,莽撞行事,只会使事态的发展更混乱,更控制不住局面。

耐烦之人待人接物有度量

做人耐烦,才能拥有一个好人缘。

有一次,曾国藩接到弟弟曾国荃的一封信,信中说:“仰鼻息于傀儡膻腥之辈,又岂吾心之所乐。”

曾国藩告诫弟弟不要不耐烦,这样将来恐怕难以与人相处。

耐烦,与人相处才能容人,待人接物才有度量。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何况是人呢?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德性,对志同道合者就真心结交,对膻腥奸诈之辈可以不予理睬,但也无须招惹。

耐烦之人面对不快有雅量

古人说:世上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人的一生经常处在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情况下,去工作,去沟通,去协调,去联络。

怎样才能面对诸多的不快而笑对人生呢?要的就是修为,就是雅量,就是“耐烦”。

耐烦,看似普通二字,却大有学问。

面对亲朋之间、同事之间、同学之间、邻里之间,或语言冲撞,或言辞冲突,或见解差异,或亲疏远近,或厚此薄彼等等,用“耐烦”的功夫都能一一化解。

普通人自我完善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是停顿和倒退。我们往往努力一段时间,就精疲力竭,斐然放弃。过了很久,心理能量又重新开始,如此反复多次,始终不会有进步。而曾国藩则终身坚持毫不退步,他一生最推崇的品质就是有恒。曾国藩一生不断强调恒之重要性,他说,有恒为作圣之基。曾国藩这样求恒,当然是极为痛苦的。绝大多数人都不可能熬下去,熬不下去怎么办,曾国藩的办法,犹如他一生处理所有事物的办法一样简单而高妙,熬不下去,也要熬,以强悍的蛮劲儿打通此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流浪地球2之希玛丽亚》: 第一章,12年后 刘培强和领航员号的牺牲给地球争取到了一丝喘息,地球逃离了木星的洛溪极...
    形上_bd99阅读 335评论 0 0
  • 在我们自己的人生舞台 尽情绽放 每一个放空的当下 成为白纸 成为空杯 装进的都是全新的触碰 贴近我们的心 真正贴近...
    创造全新幸福生活阅读 203评论 0 0
  • 很美。 和我想象的大学生活有点儿像。 可能我就是喜欢这样,在这样的环境下,很轻松,很自然。 知道我所在的校区属于郊...
    安之若素的小年轻阅读 218评论 0 0
  • 爱人是一位言语不多却实实在在的人。也是一位有着韧劲且有上进心的人。性格很温和,无论遇到多大的事都不会焦虑、...
    文采乐阅读 243评论 8 10
  • 有人说,人生就是按部就班地走向死亡,时间——则是这个过程的完整记录者和见证者。 而电影,则是触摸时间最便捷的方式。...
    法棍老人阅读 387评论 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