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怎么挣扎
不管你找什么借口
你都只是个扭曲的,坏掉的,空洞的
总去伤害他人的人渣
这世界可不是能让你随意玩弄的那么简单的东西
喂!你在听吗,你这个人渣
我们都很坚强 互相帮助生存于世
这种强大容不得你轻视
你这个人面兽心的杀人犯"
当剧中的有马爷爷对已穷途末路却再次打来挑衅电话做垂死挣扎的网川骂出上面这段话的时候,我的心里才真正地解了气.
简直酣畅淋漓般的舒畅.
这样的感觉似乎已是久违的了.平心而论,我早已厌烦了犯罪电影中以罪犯过去的悲惨经历来为他之后的恶行洗白这样的套路了,这种情况本就在影视作品中屡见不鲜,现在甚至渗透进了现实生活.
然而无论你过去有多么可怜,都不能成为你去伤害他人,将愉快建立在他人痛苦上的理由.
犯罪就是犯罪,杀人就是杀人,人渣就是人渣.
就如同有马老爷子所言,只是个扭曲的,坏掉的,空洞的人渣而已.
三观正到叫我都热血沸腾起来,毕竟当下以扭曲人性作为卖点的作品和新闻报道实在是多到枚不胜举.人们似乎对这种猎奇,不伦和变态的事物趋之若鹜,殊不知这个世界上只有苍蝇秃鹫之辈才喜欢叮腐肉.扭曲即使能够刺激平淡的日常,也不代表它是能够上台面的东西.就像凑佳苗在《告白》中所写到,应该将罪犯的模样与生平公诸于世,无需用代号来增添额外的神秘感,招得一批不懂事的人去模仿去崇拜.
所谓杀人,是一件非常丑恶的事情,并无什么想象中的"酷"或者"帅气"的感觉.
现在的影视作品也好,媒体也好,太过注重美化罪犯的形象了,专注于为他们的行为找出合理的解释,曾经经历的人生挫折,童年被虐待的境遇,等等等等,媒体大肆渲染报道的时候,下意识地在给公众洗脑甚至在创造一个悲剧形象.然而他们有没有考虑过被害者死前的绝望,遗属们失去所爱的痛楚呢.
《模仿犯》显然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就这部剧而言,我个人是更偏爱后篇的.前篇主要讲述了这个猎奇杀人事件的来龙去脉,而后篇才是真正的核心所在.
当事件看似落下帷幕之时,世间的舞台才刚刚开始表演,被害者家属的愤怒,所谓加害者家属遭遇排山倒海的舆论冲击,欺诈团伙的登场,媒体毫无底线地争抢新闻,网络暴力蔓延到现实生活中,不明真相的路人如同发泄般打着正义的旗号肆意地对事件相关人员加以谩骂骚扰,等等等等,这层出不穷的众生相,如同一部闹剧般,乱哄哄,却熟悉得很,真实的可怕.
即便我知道这是一部虚构的电视剧,但它所描写的社会及其对热点事件的种种反映难道不正是这个以消费他人痛苦为乐趣的当下吗?
之所以会看得如此忘我,或许也是出于这个原因吧.
太过真实,太过现实,太过丑陋,人们追逐新闻的狂热透着对他人悲惨境遇的冷漠与残酷.然而即便如此,却依然有希望在闪烁,因为在开着恶之花的同时,善意的花朵也同样绽放着,丑陋的世界因此而美丽.
有马老人就是这样一个善意的代表.他失去了心爱的外孙女,女儿也因为承受不了打击恍然间出车祸变成了植物人,女婿在这危机之刻弃家不顾.在如此绝望的处境下,似乎已经被逼到无路可退的地步,光是想一想都觉得自己很难在站起来去独自面对了.
然而正是这个被折磨至斯的老人,他坚强地站在旋涡中心,如主心骨般支撑着大家,不被仇恨蒙蔽,清醒地分辨着是非,甚至引导着前畑继续战斗下去.
他说他其实并没有那么坚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心,而他的方式就是生活,就是日常.
"就算紧咬牙关,日子也要照样过
就算气愤至极,就算立足之处崩塌,
生活还是要继续"
这便是这位卖豆腐的老人所拥有的智慧.
这也是身为愉快犯的网川那业已扭曲的内心中永远不会理解的智慧.
我们都是普通人,无需去追求这种以伤害他人来获得的刺激,怀抱善意看待世界,坚韧不拔地过好每一天的生活,虽然平淡却也非常幸福.
人之所以为人,正因为真正的人能够管束自己,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让那些属于野兽的欲望吞噬自己.
有马老人也好,前畑也好,冢田也好,还有那些不放弃追查真相的警察们才是真正值得敬佩与尊敬的人.
所以当真相大白,事件终了,有马老人在公园中哭泣时,我才会忍不住跟着落下眼泪,为所有这些受到伤害的无辜的人们感到难过,不只是在虚构作品中,在现实里,又有多少人被莫名牵扯进这样的无妄之灾中呢.走在路上被掐死的女白领,遭遇入室抢劫而被灭门的一家人,因为口角而被室友毒死的学生,电视剧中那些无辜的少女,中年男性,背上冤罪的阿和,带着绝望自尽的由美子,他们的悲剧,遗属们从此承受的巨大痛苦,这一切又岂是说结束就能够结束的呢?终究还是留下了一个无法填补的空洞.
杀人就是杀人,无论带有怎样冠冕堂皇的理由,无论运用怎样巧妙狡猾的手法,无论表现出如何优雅的姿态,这个行为本身就是丑陋不堪的.
连环杀人犯既不酷也不帅气,只是穷凶极恶的变态罢了.
希望这样的作品能够告诫时下被不良风气带歪的人们,无聊的猎奇心理本身就是对生命变相的冷漠,不明真相地抨击又会伤害到多少无辜的相关者,对犯罪者一味地洗白会吸引到多少幼稚无知的崇拜者与模仿犯.
这样的角色,明明只要丑化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