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无聊:一种寻求改变的情绪
苗芃 谢晓非
基本信息:
- 无聊情绪具有普遍性
- 无聊情绪影响个体认知和行为
状态无聊vs特质无聊
- 人格特质 vs 情绪
- 特质 vs 情境
- 特殊人群 vs 普通人
- 测量 vs 操纵
状态无聊 的特点
研究者们一致认为:状态无聊是一种短暂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表示个体没有参与到理想的情境中;个体想要摆脱这种状态,并伴随一系列行为和社会结果。
- 情感特点:消极情绪,伴随不满意、不愉快的体验,
- 认知特点:注意力维持困难;感到无意义感和无挑战感。
- 生理特点与神经机制:
- 唤醒度:有高(焦躁怒火)有低(沮丧空虚),高低正相关
如何理解高低唤醒度同存在?无聊的对象是什么,如果是誊写文稿,写的时候是高唤醒以维持注意,低唤醒以面对信息加工 - 神经机制:比较静息态,持续注意任务,无聊情绪和有趣情绪/参与 四种条件下的脑区活动,发现:DMN(默认模式网络)在前三种条件下一致,说明前三种条件都是个体与环境脱离的状态;前岛叶皮质区域则在无聊和持续注意任务条件下一致,说明这两种条件虽然与环境脱离,但前者试图尝试参与到所处环境。
- 动机特点:
具有很强的动机功能,区别于抑郁,冷漠。
状态无聊:测量与诱发
测量方法:
- 自我报告:你无聊吗? (信效度不行)
- MSBS 多维状态无聊量表 2013, 29条目,5维度:注意缺乏inattention,时间知觉time perception,低唤醒low arousal,高唤醒high arousal,脱离disengagement。 中文版24条目(刘勇),Ng修订为19条目(删除了高唤醒分量表)。
诱发方法:
- 重复动作任务:指针旋转任务,画螺旋线任务,文献抄写任务(抄写量)
- 认知任务:计数任务(数方块数量)【100 vs 50 trial 】,VCT元音消除任务(15min消除 vs 阅读)
- 视频任务:鱼类养殖,晾衣服,企业家发言
诱发方法的评价: - 三种方法效应量都是中等
- 第一种控制组被试量常常过少,且有疲劳;第二种会有随机填写;第三种不好找控制组视频
- 最严重的问题是,无法启动无意义感,都是设置重复和设置刺激强度
需要一种既无聊又不是重复的任务,即满足多样性,但本身很无聊,比如给新闻网上传新闻,bug巨多,加载巨慢,不过启动的更多是焦虑了
状态无聊的自我调节功能及影响通路
状态无聊的自我调节功能
根据“情绪的自我调节功能”,无聊是一种情绪,而且具有强烈动机,那么促进了自我调节。状态无聊在激励个体时体现了两个作用:信息作用,动力作用。
影响通路(中介):基于自我调节
- 刺激寻求通路
- 选刺激而非温和的电视节目
- 吃兴奋感的食物(糖果樱桃)而非咸饼干
- 电击而非独处
- 积极刺激下寻求消极刺激,消极刺激下寻求积极刺激
- 意义感寻求通路
- 群体认同
- 偏好内群体
- 意义(中介)
- 在回忆中怀旧
- 冲动水平
- 亲社会行为
- 极端政治倾向
的确,没有意义、多样性、刺激的缺失是无聊的主因,
未来研究方向
- 状态无聊对消费行为的影响:炫耀性消费;怀旧消费;无聊感归因与恶习/道德产品(蛋糕/沙拉)消费
- 状态无聊对决策的影响:多样化寻求,模糊性决策
- 状态无聊的积极效应:亲社会,怀旧,联想性思维,合作,助人,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