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体验一款产品的时候,怎样评价它的好坏呢?这似乎没有什么标准的一套指标。
一个柚子,我们说它好的时候,可以是个大皮薄,水分很多,肉质甘甜。
一件衣服,我们说它好的时候,可以是价格便宜,质量上乘,款式漂亮。
一款粉底,我们说它好的时候,可以是遮瑕完美,质地轻薄,服帖自然。
一款产品,我们说它好的时候,我们在说什么?
不同的产品定位不同,当然也不能用一套指标来评价所有的产品,这是不客观的,可以根据产品的核心价值,给产品做一个分类,并根据不同类目的产品针对性的讨论其评价指标:
1. 运营驱动型产品
运营驱动型产品,比较多的有O2O产品,比如滴滴出行、美团、大众点评、饿了吗、在行、Airbnb等,还有电商类产品,淘宝、京东、当当等。
对于这类运营驱动型的产品,通常关注的不是产品的交互怎么炫酷,UI界面是多么漂亮,更多的是它所能提供的服务内容多少,响应速度,以及线下的服务体验,注重的是效率和服务。
服务内容:
服务内容的多少一般是运营驱动型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比如,我想在饿了吗点外卖,发现附近可选的餐馆就那么几家,几乎没什么选择,这时,软件的交互做的再炫酷叼咋天,界面如何如何美观,又有什么卵用。
响应速度:
运营驱动型产品,能否高效率的完成用户的服务,是用户体验好坏的关键。
上午11点,我在饿了吗点好了外卖,结果12点半师傅才将外卖送上门,饥饿的时候真是一分一秒都是煎熬,这印象能好就是怪事了。用户留存率,可想而知将大大降低。
线下服务体验:
线下的服务体验好坏,直接影响产品的口碑,如果体验超出预期,刺激用户自动分享,还可以形成病毒式的传播效果,为产品带来更多的流量。
我顺利在饿了吗点了喜欢餐馆的食物,并且外卖很快就送达了,目前为止体验都很好,打开外卖,没有筷子,这是让我用手吃饭的意思吗?直接差评,下次也不要在这里点外卖了。
小结:
运营驱动型产品评价注重的指标:服务内容的多少、响应速度、线下服务体验。
2. 体验驱动型产品
体验驱动型产品,大多是内容、社交类产品和游戏类产品,这类产品对于产品的形态、内容、交互体验、界面设计有很高的要求。用户在使用这类产品的时候,消费的是感觉,是逼格,满足的是精神上的需求。相关的产品有,微博、知乎、简书、LOFTER、Instagram、QQ音乐、网易云音乐等。
内容的品质:
一个社区,最重要的是它的文化,而它的文化直接由它的内容体现。知乎为了打造高品质的问答社区,在冷启动阶段,邀请了很多互联网业内的精英大佬,互问互答,产生了一个初始的精英文化圈子,为知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吸引了更多精英人士入驻知乎,贡献优质的内容,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产品形态:
一类产品的不同玩法,会给用户带来不同体验感受。短视频火爆期,各种各样的短视频应用出现,小咖秀、秒拍、美拍、faceu等等。虽然都是短视频应用,但是玩法却不同,有时产品形态上的创新会让产品的用户有一个自发的爆发性增长。
交互和界面设计:
有很多小而美的应用,在交互和界面设计上体验很好,在细节上取胜。网易的LOFTER,界面简洁清爽,交互简单。简书,简单优雅的书写体验,简洁优美的设计,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简单方便的书写和阅读方式。这类产品,用户对细节比较敏感。
小结:
运营驱动型产品评价注重的指标:内容的品质、产品形态、交互和界面设计。
3. 技术驱动型产品
技术驱动型产品,目的在于利用技术提高效率和用户体验。比如搜索算法和推荐算法都是对技术要求很高的功能。通过搜索,用户可以以更短的路径到达目的地,提高了效率,进而提升了用户体验。通过推荐,用户可以看到更多感兴趣的内容,方便了用户在海量内容中更容易找到喜欢的
比如,用户想要看一个电视剧,一般的路径是,打开一个视频网站,找到节目,点击集数,开始观看,这时候,利用搜索引擎,直接搜索想要看的电视剧节目,搜索结果会直接返回给用户带有电视剧集数子链的内容,这时用户只需要点击集数即可观看,缩短了用户路径,提高了效率。
网易云音乐,因为它的精准推荐功能而赢得了广大用户的良好口碑,增强了产品的用户粘性,提高了用户体验。
小结:
运营驱动型产品评价注重的指标:算法的效率、精准程度。
4. 混合型
一般来说比较大的产品可能不是单方面驱动的,这时考察的指标往往是多方面的,也许是上面2种或者2种以上的综合,还是需要根据具体的产品和当下的环境来做评估。
淘宝是运营驱动型的产品,但是搜索和推荐功能对其也很重要,用户在使用淘宝的过程中,搜索宝贝是一个高频功能,如何高效、准确的呈现搜索结果,对用户体验的影响也很大,商家和宝贝推荐功能也是提高转化率的一个重要因素,这都对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是考察产品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
谢谢浏览,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