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情绪枷锁3——如何克服难以抗拒的“压力”

你有没有在权力面前愤怒妥协屈服?你有没有在无意识下伤害威胁逼迫过一个人?你是不是施暴者?你是不是受虐者?

“你是姐姐,你要让着妹妹啊。”
“分手吧,妈妈都是为你好。”
“你在这方面比较擅长,这个工作就交给你了。”
“你再不回来,我们就分手。”

这些对话很平常吧,如果你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一想,当你听到这些带有威胁的话时,你的心情会好受吗?作为子女,学生,下属,你就得无条件地听话吗?是不是有种被绑架,被勒索的感觉。没错,这种心理就被称作情绪勒索。

专业上对情绪勒索的解读,是指以爱之名,通过要求、威胁、施压、沉默等手段,在亲子、情侣、职场关系中争夺控制权,让对方就范。


情绪勒索者的分类

情绪勒索者分为三种类型:他罚型,自罚型,无罚型。

“快点起床,你再不起来会害我迟到的。”这属于都是你的错——他罚型。他们会让我们明确知道他们的要求,以及如果不能满足他们,我们可能会承担的后果。

“怎么还不起床,都是我命不好,生了你这样的小孩。”这属于都是我的错——自罚型。他们把威胁指向自己,强调如果不能如他们所愿,他们就会对自己做什么。

“好了,你起床就好了,我怎么会生气。”这是寻求心理安慰,大家都没错——无罚型。

当情绪勒索者利用你的恐惧、责任、内疚操纵你的生活,你会不会轻易掉入他们有意或无意制造的情感陷阱,被左右摆布,进退两难?这些利用感情和利益关系勒索你的人,在你的生活中不断出现,他们可能是你的父母、朋友、爱人、上司或同事……

情绪勒索的影响

2012年8月12日上午11时许,在安徽省无为县县城某小区内,一名20多岁的男子为了让其妻子签订离婚协议,爬上三楼阳台外欲跳楼轻生。
2017年9月7日凌晨5时左右,苏享茂从天台跳下身亡。他留下的遗书称,遭前妻威胁并索要1000万元和房产赔偿。

情感勒索的本质是权力游戏,有一方或者双方试图成为关系的主导者。无论是哪种关系,一旦有情感勒索发生,那么就意味着权力游戏开始了,关系也会开始失衡。

周慕姿的《情绪勒索》中说到情绪勒索者的三个手段:

1)贬低你的价值和信心;

2)引起你的罪恶感;

3)剥夺你的安全感。

“你刚来,专业的东西不懂,先打杂吧。”“要不是因为你,我和你爸早就离婚了。”“再不听话,我就不爱你了。”

当情绪勒索者向你发动进攻时,你是不是感到焦虑,害怕,愤怒却又无可奈何,就像周慕姿的《情绪勒索》所说,这种威胁就像一把上了趟的手枪,为了安全,为了生存,我们不得不低头。我们只能忽略自己的感受与情绪,去满足他人的无理要求。长期被他人情绪勒索,会逐渐失去自尊,失去自我价值,失去自我。一味地纵容情绪勒索者的要求,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多的情感陷阱中。总有一天,我们积压的情绪会崩溃,为什么我们要为难自己,成全他人呢?

应对情绪勒索

为什么有的人在面对压力和考验时能够冷静应对,而有的人却不能呢?

一个人为了使自己的意图得逞,牺牲掉别人的利益,不顾及对方的内心感受,一味地只为了自己的需求、急迫地进行表达或者发泄。

不要忘记,妥协和让步是对情感勒索者的一种奖励。我们不否认父母老师的善意,不敢挑战领导老板的权威,也不想失去朋友同事的感情,但我们不想为难自己,不想背负本应不属于自己的包袱和责任。当被情绪勒索时,我们要大胆地说不。

周慕姿的《情绪勒索》给了应对情绪勒索的三个建议:

第一步:首先表明自己的立场和真实感受。

第二步:明确说出什么是自己可以接受的,什么是自己不可以接受的。

第三步:引导对方理性沟通,留给对方再次选择沟通方式的机会。

情绪勒索是一种操控,只会让彼此关系崩塌,因为当对方一再屈服退让,那是因为惧怕!而不是因为亲密、信任与爱。

女儿们在抢夺玩具时,强势的姐姐总对妹妹说:你不拿给我,我就不理你了。妹妹为了不失去终日陪在身边的姐姐,每次都是眼含泪水,满脸委屈,无奈地做出让步。

以前,我总是批评姐姐的霸道,鼓励妹妹要勇敢一点。现在,我一定会更全面地跟妹妹分析下状况,我们一味地忍让只会让姐姐得寸进尺,我们也只会被认为软弱胆小,我们要勇敢地说不,姐姐才不会越来越无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