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
自我封闭同时也是一种逃避的形式,这种形式非常好用,每次用完都觉得很舒服。但是被动封锁的滋味还是头一次体会到。成都2022年7月15日的疫情,导致现在的我不得不被封在小区里无法出去,顿时心情变得差了很多,比起自我封闭的选择,这更像是无奈中的无所适从。
人总是这样,自行选择去死,至少自己会觉得很痛快,痛快这个词,估计也是痛的时候自行选择的方式吧。
成华区的感染链条谁也不知道,官方不通报,老百姓也没有什么渠道去了解,只能配合官方封锁了,据说整个区焊了钢条,也不知道真假,反正看了一些视频,从小区楼上俯视的视角拍摄。
本来欠了网贷需要偿还,因为疫情少赚了很多钱,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去还了,说实话,大家都很困难,经济下行,赚钱的人越来越少,大家都认可的是不能借钱不能借钱,因为最近借钱纯属是借了就很难还。互联网公司刚好就不一样,他妈的追着你屁股问你要不要借钱,年利率25以上,就问你借不借。很多年轻人是借了这个网贷去消费未来的享受,但是很多人其实只是因为疫情影响,赚不到钱,想着疫情迟早会过去,借一点还不就行了,实际上,疫情只会反复反复,如果没有一个抗风险能力比较强的工作,在这种环境下都是无法生存的。
说句很难听的话,这病毒,但凡致死率高一些,都还好一些,两下子就隔绝干净了,这种跟感冒差不多的病毒,怎么搞?感染率很高,致死率又很低,整得大家都一副无所适从的样子。所有人都麻了,防疫人员和老百姓都麻了。
我不喜欢屯菜,因为我喜欢吃的都是吃新鲜的,屯了没用,其他的像土豆这种能放很久的东西,我看到现在的价格买都不想买,要不饿死算了。我就搞不懂了,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喜欢屯菜,你但凡屯点牛排啊鱼啊之类的,我能理解,为了生活质量,你屯蔬菜没意义啊。我倒是想看到你们都去屯肉类,这样的话养殖行业还能被你们带动,最终导致肉类价格跌下来一些。
可能我是一个从来不喜欢深谋远虑的人吧,没什么具体的规划,也没有危机意识,像这种封锁的情况,我就不想去未雨绸缪 ,我总感觉自己饿不死,从小就没饿死过。当然,饿死过的话我直接人就没了。不过,生活质量好像一直没怎么高过,一直以来都这样,没什么提升,吃喝玩乐的水准一直没变过,其实这也是一个问题。陈五说了,消费水平的提升,才是自身对于社会价值的体现,而不是每天都混吃等死,对整个社会发展不能带来正向的促进。反观之女人之所以能成为消费主体,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消费欲望很强烈,不管是钱从哪里来,消费才能促进发展,这是核心问题。
当一个社会开始鼓吹低消费欲望生活的时候,这个社会已经在步入经济下行了,大家只购买自己用得到的东西,其实就减少了大部分的购买需求,没有了需求,就没有人人去创造,没有人去创造,这个社会就不好发展。所以,生活习惯反过来影响了自己的经济能力,假设你每天都需要开销一万,你的脑子整天都会想每天赚三万,而不是像我现在这样,每天均收入三百都能过。
封锁确实令我想到了很多之前没想过的问题,尤其是自身的缺陷,但是想到了却没办法,因为很多事情都从出生就决定了的。我说的出生,不是说贫富,而是那种生活习惯,以及身边的人对自己的正面影响和反面影响从而产生的综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