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父母必须要警惕的三大误区

柠檬心理丨作者

柠檬心理&QQ音乐丨音频

把孩子教育好,一定是每位父母都想做的事。

可是,理想总是美好的,现实却很残酷。

调皮捣蛋,不爱学习,不讲卫生等等一大堆的毛病,大概率会出现在自己孩子的身上。

但是,相比于知道正确的教育方式,从而去改正孩子的那些缺点,一些教育中的误区更值得父母们注意。

家长们很多时候正是因为没有避开它们,所以才导致了孩子会有种种不足。

接下来,我就跟大家分享几个家庭教育中的常见误区,家长们一定要注意!

误区一:总是将孩子和其他人做比较 

大家小的时候,应该都听过这样一个人,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这个别人可以是很多,但是孩子的表现都是一样,就是一定比你好。

你成绩好,对方就比你有才艺;你有才艺,对方就比你懂礼貌;你懂礼貌,对方就比你更外向。

总之,你永远比不过那个甚至从来没有见过的孩子。

在很多父母的心中,这种比较是一种刺激自己孩子进步的方式。

可是,在孩子心中,这种持续的比较,而且永远是处于下风的比较,只会给自己带来不满和痛苦。

如果说,前期还有点动力去拼一拼,那么随着被否定的次数多了,孩子也就不想进步了,因为不管怎么努力,都比不过对方。

孩子的自尊心也会受到很大伤害,亲子之间的关系更是会受到牵连。

误区二:一切都要听父母的话

这一点,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最为明显。

很多父母会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物,认为孩子就应该完全听自己的话,一切都应该以父母的要求为准。

比如,孩子在父母那不能存在隐私,父母可以随意地翻开孩子的私人物品,随意地进出孩子的房间等等。

再比如,很多父母会把自己的未了的心愿寄托在孩子的身上。

他们当年没有做到的事情,就希望孩子可以做到,于是,一直逼着孩子走自己安排好的路。

即使不适合孩子,也不会选择放弃,比如学书法,学唱歌跳舞等等。

而在这些外部压力下,就算孩子真的做到了那些事情,他们的心也已经冷了。

他们知道,自己只是父母弥补遗憾或者实现目标的“工具”,孩子又怎么能快乐地成长呢?

误区三:把学习成绩当成一切

这个误区,几乎每一个家长都会踩中。

成绩是孩子学生时代的最好的通行证。

考得好,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外面,都能够得到别人的夸奖,得到一些专属奖励。

所以,正是知道成绩的重要性,家长们就会特别在意,甚至把它当做了唯一。

很多人在小时候应该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考得好和考得不好的时候,家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洋溢着温暖,后者仿佛冰窖。

可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们古板而又单一,除了成绩,他们一无是处。

也许他们是学生时代的天之骄子,但是,在社会上,他们可能就变成了最先被抛弃的棋子。
我承认,成绩是很重要,但并不是唯一,孩子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个体,他们需要更多样的营养元素才能茁壮成长。

这也就要求各位家长,在关注孩子的成绩时,也不要忽视孩子其他方面比如个人兴趣的培养。

最后我想说,孩子是因为父母才来到世上,但是,他们最终还是要成为自己。

父母只是他们的引路人,而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主宰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