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读书觉得没有收获导致不爱读书,是因为他们的阅读方式还停留在“原始人”的阶段,拿到一本书,从头到尾阅读,或者死记硬背,这样就背离了阅读的初衷。其实我觉得对阅读的喜好,是可以培养的,只要能给人一种良好的阅读体验。最近读了斋藤孝的《深阅读》和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从中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创新的读书方法,可以让大家加深阅读体验,更有效地从书中攫取自己想要的知识,达到学为己用的目的。
1. 列出清单,找出自己真正想读的书
很多人喜欢找别人推荐书籍,推荐完了又嚷嚷哎呦一点儿都不好看。这是难免的,就像你喜欢吃咸豆腐脑我只吃甜豆腐脑一样,每个人的口味和品位都有差异。别人推荐的你不一定喜欢,你喜欢的别人不一定会去看。看书,=还是要符合自己的喜好。别人的书单可以看看,但真正的选择权还是在自己的手中。仔细分析一下,最近自己需要学习什么方面的知识、需要获取哪些信息,从大方面找寻,再细分方向,看清楚自己真正的读书需求再进行购买和阅读。
2. 想阅读什么书——从日常生活中收集线索
很多时候大家想读书一是求朋友推荐,二是自己花时间在网上找。但是第一点之前也说过有弊端,而第二点专门花费大量时间找书又有点浪费。作者的观点是“选择图书,重要的是看平时收集的信息,要经常竖起敏感的天线。平时提高了敏感度,就算没有特意去找,也能在日常生活里收集很多有意思的信息。” 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网络、电视、生活中的聊天,甚至是看电影、逛商场的时候,获取相关信息,激发自己的求知欲,从而知道自己想要了解的事情和书籍,进而进行合理的阅读。
3、自读自思
信息时代,大家阅读一篇文章、一段文章,往往看了就忘。要不就是读几篇简讯,知道最新发生的事情而已。这样的阅读显然是没有效果的。所以作者提倡“边问边读”。
“现实经验只有经过一定岁月才能积累起来,但通过书本获得经验,并不需要太长的时间。而且,积累读书经验的速度越快,就越容易迈出下一个台阶”。
不仅仅是读书,在阅读公众号文字、大V的微博评论的时候,我们也可带着这样的心态去读。有了疑问,对一件事情有着不同方向的思考,也是锻炼批判性思维的过程。而在阅读的同时,也是积累经验的过程。
4、朗读的好处
作者在这里诠释了朗读的好处——出声朗读可以作为一种训练,让语言沁入身体。当然,这种方法对于成年人的效果还有待考证,但对于早期学语言的幼童,是可以从书考证有一定效果的。所以,如果是父母教育孩子阅读,给他们多念念童话或者给他们听有声书,都是很好的阅读辅助方式。
5. 多阅读别人的书评
看书评也是选择书籍的一部分。国内也有很多报刊会提供书评的栏目。但是有一些报纸侧重产经,有的侧重娱乐休闲,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睁大眼睛瞧瞧了。 找到相关书评,看看书评的内容和口味跟自己是否相似,再做购买书籍的定夺。
6. 重读读书笔记
如果针对书籍做了笔记,那么及时记忆、重读笔记也是有效吸收书本内容的好方法之一。重读笔记的时间根据自己的时间而定,三天、一周、两周,都可行。
7. 积极输出,把书中内容变成自己的知识
能否把书籍的内容给别人说清楚,算是是否从书中汲取到知识的衡量标准之一。不论是精读还是泛读,如果能把这本书的大意、关键点、有用的地方和没有见过的观念讲解给大家,或是像我这样用博客的形式上写出来,都是输出的渠道。而在输出的同时,自己也加深了对书中内容的理解。
写书评是“通过读书笔记进行思想输出”的方法之一。写书评是让自己对书的内容进一步消化的好方法。如果不是严格需要发表的书评,格式、内容也是没有限制的,完全可以自己发挥来写,把自己读完书之后的收获和感想写出来,把自己学习到的关键点记录下来,一方面让自己对于书籍的内容有个更加清晰的记录和认识,同时也有机会跟阅读过这本书的同好有个对照,让彼此的交流迸发出火花。
8. 多读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是“一种能将好奇心与思想输出结合起来的工具”。对此我也有同感。在旅游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各种历史古迹、建筑,看新闻的时候难免碰到国际局势,逛公园也可以看到不同的植物;如果多看看百科全书,我们对世界也能有更多层次和维度的了解和理解。旅行和逛公园的时候自己就能给自己当导游,而结合自己的知识看着眼前的实物更加有志趣,而看新闻和写文章的时候,因为对各方面情况都熟知或了解,面对事情的分析能力也会愈发清晰。
9. 带几本书同时阅读
对于一些没有耐性的人来说,这也是提升阅读体验的方法之一。有时候难免对某本没看完的书产生了厌倦,那么先换一本看看也是不错的选择。当然,“决定好这几本书的领域也很重要。”可以带几本不同领域的书籍换着看。
10、设定读书时间,坚持每天阅读
阅读也是一种习惯,就如其他事情一样。有的人每天打游戏,有的人每天看电视剧,当然阅读也可以成为这样的习惯。成为这样的习惯之前,可以先给自己设定个小目标——每天读半小时或一小时书,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段。当然,其实零碎的时间也都可以用来阅读——等公交、等人、排队的时候。挤一挤,总是有时间的。零碎时间可以看一下方便阅读的书籍,看看大纲、概念就能读的书,整片的时间可以分给那些晦涩的、需要仔细思考的篇章。
11、通过转换阅读,将内容融入自身
“转换阅读”,通俗一点说就是“换位思考”。在阅读的时候,设身处地想一想作者的处境、阶层、状态,很多本来不能理解的问题,大概也就能理解了。而作者也说,“在阅读其作品的过程中,就会明白世界上还有这样的想法,也就是跟一些伟人共享想视角。”随着阅读深入,有时候就算脱离了阅读的情景,也能明白该以怎么样的视角去看待。
12、通过据点阅读汇集知识
据点意阅读,就是以某本书为契机,拓宽书籍的广度。就像我们小时候学的某一篇课文,比如学习鲁迅的某篇文章,老师们通常不仅仅单讲这一篇,而是会串联作家其他的文章和同时代相关的作品进行展开。这样也有助于我们收集相关知识,构建自己的阅读体系。久而久之,自己的脑海里也就有了一座校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