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部电影,梁家辉饰演的男主人公为一女孩做糖藕。
从市场上挑选干净粗壮的嫩藕,切厚片,油炸,捞出控油。锅内融化白砂糖,搅动,慢火熬至浓稠状。
加入蜂蜜,糖浆渐渐成形,直至显现出琥珀般光亮的颜色。加入藕片,均匀裹满,盛出晾凉。
外表甜脆,内里软糯。看得全神贯注,意犹未尽。
我是爱吃甜的,可是尽量少吃,因为容易上瘾,会发胖。
在北京的时候,在一家24小时便利店发现一款肉松蛋糕十分好吃。买来当早饭,为了防止热量超标,这一天就不会再吃别的甜食。
先前有同事打来电话,说完工作的事儿,对方说,“想跟你聊几句工作以外的事儿。”“好。”“我看你写的文章,我觉得你是一个太过于克制的人,我说得对么?”“对。”
如果克制和隐忍是我性格的标签之一,从前会下意识支配言谈举止,那么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已经不需要刻意而为之。
能够感受它们已经彻彻底底成为身体内流淌的组成要素了,成为习惯。吃东西,说话,做事,均是如此。有时并不觉得辛苦,反倒踏实很多。
安妮说,没有安全感的人,总会有精神上的“洁癖”。在这里“洁癖”的意思大概也与“克制”相类似。
保持精神和身体上的“饥饿感”和“匮乏感”,长期与“不圆满”的状态相处,会自动减少对人对事的期望,会起到安慰和镇静的作用。
正如吃甜食会让人感到快乐。这种“克制”也有其作用。
近期工作上的事情纷至沓来,且大都是需要长时间、高频率与人反复不断地沟通交流。想到此前曾跟解姐谈到的关于“拧巴”感觉。内耗极为严重。
休息日是必要的,虽然只有短暂的一天。但对于我而言,是需要缓冲的时间。泡在书店里一整个下午,才感到些许轻松和缓解。
书店位于二楼。朝西的位置是一整面落地窗。
天空阴郁,夕阳的光芒在云朵后隐隐可见,没有云遮挡的地方,斜斜地穿过玻璃折射进来。
向下看过去,路面上人头攒动,不远处商场和店铺的招牌写着偌大的文字。夜幕降临时会成为点缀,流光溢彩。
下周外出。曾被人问,“喜欢出差或者出去培训么?”回答“还好。”
可以长时间在某地生活,也可以阶段性处于不断变换工作和生活环境的状态。
我恋旧,向往稳定,对于变化也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当无法固定在某处时,任何地方都可以成为可以长期停留的地方。
十一月是个过渡的月份。寒冬即将来临,这一年也即将结束。想要结束某一段路程,除了走完它,别无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