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计划书有多重要啊!
那是一家服装外贸公司,老板员工加起来才12人,薪酬福利一般,而且学不到多少东西,就跟普通文员一样。
我们觉得这种公司没前途,不是长远之策。但Rain认为,那里环境轻松,做事不复杂,不用加班,姑且先干着吧。彼时,她大约28岁,有青春有活力也有潜力。
后来,她公司里好几个人都先后离职“各奔前程”,Rain仍安之若素:“外头有机遇也有风险,还不如呆在这里自在,顺其自然吧。”她就像一头牛,安分而踏实。
然而,半年前,由于长时间市道不景,经营手法欠佳,G公司骤然倒闭。Rain很惶恐,她没料到公司会有这样的一天。此时,她已经35岁,有鱼尾纹有两娃也有房贷。
失业两个多月后,Rain才找到新东家。那家企业规模大,薪资福利甚好,发展空间很大,也是做服装。
Rain充满向往,却“水土不服”:由于之前做的都是简单性、重复性的事,岗位技能没得到优质的提升,导致她对许多专业术语及产品工艺只懂皮毛,而新职位对这些都有一定的要求。
Rain不服输,铆足了劲头去恶补,但精力和记性已不复当年,每日辛勤加班,下班后做饭带娃,娃睡了还得看资料——很累很卖力,收效却不大。
因为,工作能力需要一个不断累积的漫长过程,而不是光靠短期密集式的发力就能迅速“逆袭”。
眼看着快奔四的自己,居然狼狈地变成团队里的“猪队友”,每天如履薄冰地做事,还要被同事各种嫌弃。
Rain“幡然悔悟”:“什么命苦命甜?我活该啊!我要是有点预见有点野心,早点从旧公司跳出来,到其他地方历练一下,也不至于这样!我现在就像一只井底蛙,在放着马后炮!难道,只能再去找类似从前那种工资少要求低的工作?”
著名作家路遥曾言:“每个人都有一个觉醒期,但觉醒的早晚决定个人的命运。”精辟得让人瞬间扎心。
我们多少人,跟Rain一样,对职场生涯和人生走向都缺乏必要的“规划感”,一辈子都在浑浑噩噩地活着。他们说,计划?计划总赶不上变化,顺其自然吧。
殊不知,顺其自然,就是一种最隐蔽最堂皇的懒!在得过且过的敷衍中,耗去了增值自我的时间,错失了积极改变的契机。
当你“觉醒”了,想去改变,想去提升,却已是时过境迁,好比钝刀切肉,何其艰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没错,人生充满变数,难得周全,总有许多横生枝节、神来之笔。
但人生绝对需要一份“计划书”,虽不能完全依计行事,然而,当我们手里有个大致的方向、目标。总能在某种程度上趋利避害,从而在处理事情时灵泛、通达一些,也有可能可以避免走一些弯路。
我很赞同被称为“成人教育之父”的卡耐基先生说过的一句话:“确定了人生目标的人,比那些旁徨失措的人,起步时便已领先几十步。有目标的生活,远比旁徨的生活幸福。”
说到人生规划,我不禁想起好友米蓉夫妇的购房经历,曲折艰难得令人唏嘘。
当今时世,“房子”俨然是幸福生活的标配。米蓉大学毕业后就在广州求职,渴望在这里拥有自己的小窝。
三年劳碌的上班族生活后,米蓉渐感茫然,丧失方向。看到不少人都放弃大城市,回家创业考公,她开始人云亦云:“房价太高,压力太大,要逃离北上广了。”
那是2007年,当时广州的房价是6~8千/平方,他们手里只有7万多的存款,男友要拉米蓉去看房子探行情,米蓉却很迷惘,最终按她父母的意思,回到家乡,到图书馆做一个部门主任,工资低,却安逸。
随后,因为爱情,男友跟着她回了家。婚后,二人将所有积蓄用来开了一家文印社,生意一般,勉强维生。米蓉自我安慰:将就吧,知足常乐。
但,由于在大城市呆久了,二人的心态眼界和价值观早已大大改变,在县城偏体制化的小日子里,竟感觉很难适应。
最终,两年多后,二人无法抗拒曾经的“初心”——留在大城市奋斗打拼,选择重返广州打工。
此时,广州房价已飙升多倍。看着坚守在广州的昔日朋友,都通过努力变成了业主,有的还因为房价上涨而赚了。
还有些当年能力不如自己的人,都混得风生水起,而他俩还依然是租客,苦逼地存着钱,不得已让孩子读着民办小学,米蓉感叹人老命苦,进退两难。
就在他们忙活好几年,攒够了首付到处看房之时,近期广州楼市调控又升级了,对他们来说有点不利——尤其是社保这一块。
米蓉坦言:“我超级后悔!要是当年不回家,而是好好规划一下,积极去争取,现在就不会这么被动。
我老公经常在说,是我坑了他,坑了我们的买房之路。错过的,永远不可重来。行事没有明确的规划意识,没有清晰的前瞻性眼光,终会被现实教训!”
没错,有多少房价,可以重来?有多少人生,可以重设?人往往自困而不自知,自知而不自救,是为自毁。
心态即命运,很多东西,包括你的努力、选择以及试错机会,都是具有时限性的,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颠扑不破。
人生,永远需要从长计议和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