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证治胃气论摘录:

胃气论,胃属土,胃气即土气也。土为万物之源,胃为养生之本,胃强则人强,胃弱则人弱,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甚矣,胃气之关于人者,不亦巨哉,经脉别论云:食气入胃,浊气淫入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脏。

此可知脏腑形体,莫不皆有胃气也。凡证之现五善,七恶者,非脏腑胃气存亡之明征乎。胃气一失,便为凶候,故善治外证者,无论大小经重,必先顾其胃气,察其能食不能食以验之。能食者,胃气强,内顾无忧,固可专治外证。不能食者,胃气弱,中洲坐困,祸起萧墙。必须先定内患,令其能食,待血气有所资赖,然后再治外证,所谓本立而道生也。

然理脾胃者,人只知参,苓,术,草,楂,朴,麦芽之类为脾胃之药,而不知风寒湿热,饮食劳倦,皆能伤脾,如风邪伤者宜散之,寒邪伤者宜温之,劳倦伤者宜补之,湿邪伤者宜燥之,热邪伤者宜清之,饮食伤者宜行之。但去其伤脾胃之病因,即是理脾胃之正药也。

奈何今之业外科,漫守一,二成方,开口便云有毒,概用寒凉,漫施攻伐,以致受害而毙命者,不可胜数。岂古方之不宜于今也,抑药证之大相背谬耶,盖不察其胃气之强弱,病因之虚实为何如耳。且夫古人资禀朴质,其从七情干涉者少,而从风寒湿热外感凝滞者多,故证初起,每每用霸药取效。今之穿凿太过,七情六欲烦忧之甚,而阴阳气血无有不亏伤者,亦偏用霸药成方以试之,是投之于井而更加之以石也。吾知其胃气微虚者,犹可出入,而胃气大虚者,断难假借也。故曰痈疽外证,肌肉之药,所用之药,有病则病受之,于脾胃而涉乎。殊不知肌肉及脾胃所主,治药及胃气所关,肌肉不能自病,脾胃病之,诸药不能自行,胃气行之。

诸药入口,必先入胃,而后行及诸经,此治其病也,未有药伤其脾胃而能愈病者,亦未有不能运行饮食之脾胃,而反能运行诸药者也,唯明鉴者察之。

“不管是治外科还是医内科,诊治五脏六腑的病痛首先要护住胃气,然后才分经辩证按所病脏腑治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如果需要原文档(因文体限制,部分表格无法呈现)请联系QQ1769090563 本文由中医仲景协会整理收集 《内经选...
    陶墨阅读 34,826评论 0 33
  • 一、桂枝汤类方 1、桂枝汤 适应证: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
    听莲阅读 3,374评论 1 6
  • 论人法于天地 [原文]人者,上禀天,下委地,阳以辅之,阴以佐之。天地顺则人气泰,天地逆则人气否。天地有四时五行,寒...
    天一书社阅读 6,439评论 0 18
  • 麻黄附子甘草汤,又名麻黄附子汤 原文:1.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伤...
    名曰伤寒阅读 1,919评论 0 0
  • 在经历了社会的残酷之后,会不断地从中总结出各种道理。很多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就比如你自身的性格注定你是个十分冷...
    卓尔不群nice阅读 9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