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今天很棒。
昨天,我忘了到底是什么事,岚岚不会做,那件事已经超出了她当时的能力范围,她困惑地站在那里,一副要寻求他人帮助的模样。那时,爸爸却评价说,都已经三岁了,怎么还这么笨。
这张亮晶晶的标签顿时贴在岚岚身上。岚岚仍然睁大双眼,一副了然于心的感觉,仿佛刚刚爸爸给她灌输了永恒的真理,而她恍然大悟一般。但这个“真理”是多么令人痛心,且不说它到底对与否。
我知道不能在孩子面前怼爸爸,但也立刻跟孩子纠正,不是岚岚笨,而是岚岚还没有能力做而已,等到岚岚获得这种能力,做得比爸爸更棒呢!
我意识到爸爸在评价孩子的时候没清楚地认识到孩子现阶段的特点,于是立刻找书说服爸爸。夫妻之间观点不同,这很正常。但如何在说服对方的同时又不至于让对方下不了台呢?这才是关键。我找到《正面管教》中的一段话:
作为一个双手还不能完全如愿完成任务的小人儿,有时是令人很沮丧的。孩子们往往非常想帮忙,想自己穿衣服,想做点家里的其他事情,但所需要的技巧完全超出了他们的能力。其结果就是一个沮丧、愤怒的孩子——还有一个沮丧、愤怒的父母。这就无法建立一种学习的积极氛围。如果你尝试的每一件事情都有点超出自己的能力而无法成功——并且你还会为自己付出的努遭受批评,你会有什么感受?你可能会放弃,并且出于极度沮而开始做出“不良行为”。
爸爸看过后,立刻反省,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意识到岚岚不够自信。
我顿时就想,这还是我家那个冲动➕中二的爸爸吗?知错得太快了!我还准备了一大堆措辞。这情形有点让我措手不及。
这时候我意识到对爸爸也要正面管教,立刻给他N个赞。
前段时间朋友推荐我看戈特曼的《爱的博弈》。我看了亚马逊的样章,已经感觉大开眼界。博弈这个词用在夫妻关系中很有意思。
我想,正是在这种博弈的过程中,夫妻双方的思维方式才会进步,认知高度才会上升,从而夫妻关系更加和谐,孩子的教育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