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样在物质“有余”的条件下,使自己形能得养?《易经》六十四卦,有一卦叫颐卦,“山雷颐”。颐卦的卦辞是什么呢?“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我们要养,颐卦就是养。颐养颐养,颐养天年嘛。养,是两方面的,一个是身体上的,一个是精神上的。精神上的养,就是“慎言语”。言多必失,言多必诈,语言多了未必是好事。我们平常持持语言戒,戒语、慎言。这是一个人有修养没修养的重要指标。我们跟别人一接触,新来个人,一见面就夸夸其谈。这个夸夸其谈后边,基本就知道这个人没什么底气,没什么重量,好表现。真正是沉沉不语,经常处于静默状态的人,一下你就肃然起敬。所以戒言语。我们平常语言少一点,对我们是很有好处的。语言说那么多干嘛呢?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说了一天的话,言不及意,那个没用的。
另外还有一个,“节饮食”。饮食一定要简单化。二十元能吃饱的一顿饭,千万别用一万块钱去吃,那个是吃排场。前些年,这样的事儿太多了。一上桌子,几瓶茅台、几瓶人头马一放,才觉得像个样,就不知道粗茶淡饭才是真正养生的宝贝。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这个繁华的攀比心放下来,回归于粗茶淡饭。现在说“现金为王”嘛,与其把我们的资金放在吃喝上,不如把现金留在蓄水池里边,以备不时之需。很多人到了最后,就是资金链一断就完啦,整个企业就崩了。如果前些年,能够有这个意识,把那些吃喝玩乐的钱储备起来,遇见资金链断的时候,还可以救命。企业的命也救了,自己的命也救了,那多好呢?
所以,我们在“物有余”的前提之下,怎么养生?一定要把那种虚荣心,把它放下。把虚荣心、攀比心放下,把眼耳鼻舌的欲望放下。在“物有余”的情况下,我们的眼耳鼻舌都去讲究感受去了。这么一享受,肯定就伤身害命了。所以在“物有余”的情况下,能够把眼耳鼻舌的欲望放下,不去享受,而甘于淡泊、甘于寂寞,这个是真正的养生之道。而这个养生之道的前提就是养心。你要有这种意识,意识到了,你才能对眼耳鼻舌身的欲望放得下。如果你连这方面的意识都没有,你怎么放得下呢?
下面又说:“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我们有生命首先是离不开我们的身体。如果身体都没有了,生命还在哪里呢?就也谈不上。但我们也看见很多的人“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就是说有的人看起来活蹦乱跑跳的,但这个人早就死啦。中国人有一句话说:“行尸走肉”。在江湖上,我们细细观察,有的人好象活得很滋润,活得很风光,身体也好,结果仔细一看,这个人没有灵魂。当然有些植物人也是“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有的人是中风、重度瘫痪,“形不离”而生已经亡了,生命实际上已经结束了。这些都不举例了。但有些人是身体也好、精神也好、什么都好,可你一看,这些人的生命,还有吗?没有啦。行尸走肉,完全没有生命的价值。在历史上,在现实中,这样的人很多很多。为什么呢?他没有精神的存在,没有精神的追求,没有精神的闪光。吃了睡,睡了吃,就像猪槽里养的猪一样,除了吃点俸禄,对社会对自身没有一点感觉。当然庄子来说,很多人都是这个样,没有理想,自己的性命、精神没有立起来。所以这样的人,形虽然不离,而他的生命、他的精神世界早就没啦。
这个也要引起我们的反省。我们活这一百年,到底意义在哪里?我们生命的意义在哪里?我们精神的意义在哪里?怎样使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精神都有滋有味,都能够放出光芒?放出光辉?